血糖浓度与ILD预后的相关分析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5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静脉血糖与间质性肺疾病(ILD)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2017年6月-2020年6月的332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按空腹血糖浓度分为高血糖组(118例)和正常血糖组(214例)。(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2)为了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严格控制变量,即除外血糖水平不同,其他方面保持一致。从原有高血糖组选出病例40例,正常血糖组选出与之对应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3)将血糖浓度与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4)将血糖浓度与观察指标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5)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即K-M生存分析。(6)应用ROC曲线,分析血糖浓度临界值。(7)根据空腹血糖浓度,构造血糖浓度预测ILD患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8)构造多因素预测ILD患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结果:(1)高血糖组与正常血糖组比较,年龄、ILD病程、性别比例、吸烟史、饮酒史这些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C)、粒/淋比值(NLR)、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饱和度(Sa O2)、乳酸、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复合生理指数(CPI)、住院时长、住院次数、并发症(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再住院率、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身体质量指数(BMI)、单核细胞、血小板(PLT)、6分钟步行距离(6MWT)、并发症(高血压)无差异(P>0.05)。(2)严格控制变量后,即除外血糖水平不同,其他方面保持一致,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ILD病史、并发症等,A高血糖组与A正常血糖组比较,NETU、LC、NLR、PO2、PCO2、Sa O2、乳酸、TLC、FVC、FEV1、FEV1/FVC、PEF、DLCO、CPI差异显著(P<0.05);WBC、单核细胞、PLT、6MWT无差异(P>0.05)。(3)斯皮尔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与WBC(r=0.27)、NEUT(r=0.39)、NLR(r=0.41)、乳酸(r=0.33)、CPI(r=0.88)、FEV1/FVC(r=0.13)、住院时长(r=0.30)呈正相关,P<0.05;与LC(r=-0.24)、PO2(r=-0.38)、PC02(r=-0.12)、Sa O2(r=-0.33)、TLC(r=-0.55)、FVC(r=-0.62)、FEV1(r=-0.56)、PEF(r=-0.70)、DLCO(r=-0.88)呈负相关,P<0.05;与PLT(r=0.01)、单核细胞(r=0.05)、6MWT(r=-0.06)无相关,P>0.05。(4)一元线性回归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与WBC(B=0.30,R2=0.09)、NEUT(B=0.37,R2=0.14)、NLR(B=0.49,R2=0.10)、PLT(B=3.23,R2=0.02)、乳酸(B=0.09,R2=0.11)、CPI(B=5.43,R2=0.78)、住院时长(B=0.91,R2=0.09)呈正相关,P<0.05;与LC(B=-0.06,R2=0.04)、PO2(B=-1.85,R2=0.09)、PCO2(B=-0.16,R2=0.01)、Sa O2(B=-0.37,R2=0.08)、TLC(B=-3.47,R2=0.35)、FVC(B=-4.47,R2=0.41)、FEV1(B=-4.38,R2=0.37)、DLCO(B=-6.99,R2=0.78)、PEF(B=-6.48,R2=0.57)呈负相关,P<0.05;与单核细胞(B=0.004,R2=0.002)、FEV1/FVC(B=0.21,R2=0.01)、6MWT(B=-7.47,R2=0.01)无相关,P>0.05。(5)K-M生存分析示,当患者存在高血糖、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再次住院时,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6)对血糖浓度进行ROC曲线分析,取约登指数最大(0.447)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95%CI=0.666~0.747),截断值(cut-off)为7.135,灵敏度为0.744,特异度为0.703。(7)血糖浓度预测ILD患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示随着血糖浓度升高,ILD患者生存率随之降低。(8)多因素预测ILD患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可见,血糖水平、淋巴细胞、乳酸、TLC、FVC、呼吸衰竭对ILD患者生存率有着明显的影响。结论:(1)ILD合并高血糖导致炎症指标升高,PO2、Sa O2降低,乳酸升高,肺限制性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加重,住院时间延长,住院次数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同时出现死亡率升高。(2)对空腹血糖浓度预测死亡进行ROC曲线临界值分析发现,当空腹血糖浓度达到7.135mmol/L时,可以很好的预测ILD患者死亡,预测精确度为0.747,灵敏度为0.744,特异度为0.703,这一临界值可以用来指导ILD合并高血糖的患者进行血糖控制。(3)通过构建nomogram模型发现,血糖水平是影响ILD生存率的因素之一,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ILD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随之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为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工作者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方法1.以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等为关键词,运用文献回顾、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筛选有价值的中外文献,提取潜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拟定访谈提纲,通过半结构访谈进一步
目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由于铜代谢异常所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通过硫酸铜负荷饮食法建立HLD小鼠模型,研究褐藻胶对HLD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健康♂昆明小鼠70只,4~6周龄,体重25~30g,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选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60只应用铜负荷饮食法建立HLD模型。将50只成功的HLD动物模型纳入统计,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
背景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以易恶化转移和致死率高为特征。目前针对结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放化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结肠癌的治疗现状,但是仍存在易复发,毒性大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毒且较少产生肿瘤耐药性的新型抗癌药物是国际抗癌药物研发机构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海洋天然产物由于其在癌症治疗上优良的效果和独特的活性作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海参皂苷ech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模型,探讨烟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对酒精暴露小鼠脂质代谢的改善效果。方法1.实验分组及设计:对小鼠进行为期1周的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4组(10只/组):正常对照组(NC)灌胃生理盐水;酒精模型组(Model)灌胃50%(v/v)乙醇,剂量为8 ml/(kg·bw·d)2周+1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终末阶段,其作为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CHF不仅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同时心功能也受到患者的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慢性病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认识的深入,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我国其死亡率和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结构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水平。并探讨肠道菌群、炎性因子、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发展机制的研究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根据《内科学(第8版)》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统一定义,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冠
目的以AHR(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激活为分子起始事件,探索基于毒性通路构建毒作用模式(Mode of Action,MOA)和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的新方法。方法1、应用比较毒理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收集AHR经典配体苯并(a)芘(Benzo(a)
目的肥胖使机体处于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引发巨噬细胞的聚集和M1样极化。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内脏脂肪诱发严重胰岛素抵抗,也发生在胰岛内部。聚集的M1型巨噬细胞释放的前炎症因子会导致胰岛β细胞的去分化,功能性β细胞的数量减少,从而加剧2型糖尿病(T2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胡椒碱对成年MSG糖尿病小鼠严重的代谢性炎症、糖脂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胡椒碱是否通过抑制饮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结肠和直肠炎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一种,是诱发炎症性相关结直肠癌的最主要病因。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具有多种生物活性。GOS主要由β-半乳糖苷酶通过转糖基化反应合成。然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特别是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急剧升高,但AECOPD患者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探讨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诱导痰巨噬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