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无机钙钛矿的X射线探测器制备与性能调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shix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射线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医疗、军事、材料分析、安防和工业检测等领域。然而X射线由于其高能量,能直接损伤人体的遗传物质,引发癌变,因此在使用时存在辐射安全与成像分辨率之间的矛盾,如在医疗领域,检测者为追求更清晰的成像,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常常需要增加辐射剂量。由此可见,研究具有低检测限的X射线探测器有利于在减少辐射损伤的同时实现更清晰的成像。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如甲胺铅溴(CH3NH3PbBr3)等,由于其X射线吸收能力强、光电性质优异、可低成本制备等优势,在X射线探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获得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由于含有易挥发的有机组分,其长期稳定性存在不足;全无机卤素钙钛矿,如铯铅溴(CsPbBr3)、铯银铋溴(Cs2AgBiBr6)等,具有X射线吸收能力更强、热稳定性更佳等优点,在X射线探测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相关研究在本论文开展时报道极少,其X射线探测器的材料-结构-性能的构效关系不清晰,器件性能方面,对X射线探测器最关注的检测限理解匮乏,如何实现低检测限探测器是公认难点。本文围绕以上问题,以降低全无机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最低检测限为目标,理解最低检测限的限制因素,从材料选择、制备工艺优化和器件结构设计出发,抑制器件噪声,提高载流子收集效率,从而推动全无机卤素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在低检测限性能上的发展。主要内容如下:(1)溶液法制备厚膜中溶剂挥发导致膜内多孔洞,缺陷密度增大,增大了器件噪声和恶化了检测限性能。采用熔融热压法避免溶剂使用,制备晶粒上下贯穿、无孔洞的高质量CsPbBr3厚膜,有效降低材料缺陷,提高载流子收集效率;器件结构上并选择高功函金电极制备肖特基接触的CsPbBr3厚膜X射线探测器,抑制器件暗电流;同时利用溴挥发产生的浅空位缺陷VBr,提高器件的光电导增益,最终制备的X射线探测器灵敏度为55 684μC·Gy-1air·cm-2(为当时X射线探测器灵敏度最高纪录),器件的最低检测限达到215 n Gyair·s-1。(2)为进一步降低缺陷密度,减小噪声和提高载流子收集效率,降低器件最低检测限,采用布里奇曼法生长高质量CsPbBr3单晶。结合单晶生长理论和数值模拟对布里奇曼单晶生长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阐明炉体温度场设定和提拉速度对结晶界面的影响,实现最佳单晶生长条件,由此制备出具有高结晶性、低缺陷密度(9.8×10~9cm-3)、高迁移率(53 cm~2·V-1·s-1)和μτ积(5.62×10-2cm~2·V-1)的弱p型CsPbBr3单晶。基于此单晶制备X射线探测器,平均噪声电流~3.54×10-13 A·Hz-1/2,有效抑制了器件白噪声和1/f噪声,得益于高质量晶体带来的低噪声,器件的最低检测限进一步降低到136.4 n Gyair·s-1。(3)相较于CsPbBr3,Cs2AgBiBr6具有更高的电阻率,有利于制备低噪声器件,同时更大的密度以及更小的禁带宽度和电子空穴对电离能,使得其具有更好的X射线吸收以及电离能力,作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具有较长的载流子寿命,综合这些特性,基于Cs2AgBiBr6单晶的X射线探测器有机会进一步降低最低检测限。首先结合成核温度和亚稳区,实现缺陷密度低(4.45×10~9cm-3)的高质量Cs2AgBiBr6单晶,再通过后退火处理,减少Ag Bi和Bi Ag缺陷,进一步降低晶体的缺陷密度(2.3×10~9cm-3),改善晶体的迁移率(16 cm~2 V-1 s-1);随后通过异丙醇进行表面处理,去除表面态,有效提高器件的电阻率至1.60×1011Ω·cm。Cs2AgBiBr6单晶X射线探测器的噪声电流低至~9.55×10-16 A·Hz-1/2,并且几乎完全抑制了1/f噪声,最终实现59.7 n Gyair·s-1的极低检测限,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其他文献
自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之后,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光学开始迅速发展。凭借着超高的响应速度以及独特的能量转换、转移特性,“以光控光”的非线性光学已成长为了一门成熟的、应用广泛的学科,在通信、传感、计算和成像等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年来,为了响应大数据时代“更快、更小、更智能、更环保”的发展趋势,光子集成技术迅猛发展并逐渐成熟,传统的基于体材料和光纤的非线性研究正逐步拓展至片上。集成器件能
微波介质陶瓷在无源电子元器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无线通讯频段向高频拓展,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及LTCC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工作紧紧围绕硅酸铜钡基低介微波介质陶瓷展开,系统地研究了硅酸铜钡基陶瓷的物相组成、晶体结构演变和微波介电性能,构建了晶体结构与微波介电性能的关联性。进一步采用三元氟化物作为烧结助剂,制备了系列硅酸铜钡基低介LTCC材料,研究了LTCC基体与银电极的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有良好能效及较低运行成本,但较高初投资和复杂的系统形式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现有地源热泵系统参数设计及优化方法较少考虑多变量间的交互影响,传统空调控制方法及运行策略往往忽视系统时滞性及负荷动态变化对能效的影响。本文对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参数设计优化和控制运行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参数设计优化方面,通过实验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在冬、夏季部分负荷工况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来控制与消除肿瘤细胞,在临床上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单一免疫治疗药物对实体瘤的客观应答率偏低,导致多数患者不能从治疗中获益。肠道共生菌通过调控宿主免疫应答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目前关于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大多仅聚焦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而特定共生菌是如何介导宿主抗肿瘤应答来辅助增敏免疫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文旨在研究肠道特定共生菌
在数据爆发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传统数字计算机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亟待开发新的高功效比的计算架构。人脑是一种高效、智能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快速并行地处理大量信息,实现信息处理和存储的融合。因此,构建类脑神经形态计算系统是实现高功效比的新型计算架构的可行路径之一。忆阻器具有与生物突触和神经元类似的电学行为,可用于构建大规模低功耗神经形态计算系统。然而,目前研究的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柴油车NOx排放量高,成为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要对象。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技术(NH3-SCR)已成为最有效的脱硝技术之一,该技术的核心取决于催化剂的开发。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不仅加严了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NOx排放限值,还提高了SCR催化剂耐久性要求。氧化锰催化剂在低温下脱硝(de NOx)效率高,因而可用作低温SCR催化剂来解决柴油
临床治疗心肌炎以控制全身急性炎症反应为主,寻找既能降低心肌炎性损伤,又能减缓心肌重塑的治疗方法依然是目前面临的难点和重点。巴多昔芬(Bazedoxifene,BAZ)是第三代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经FDA批准上市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症,长期使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本研究旨在观察巴多昔芬对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探讨巴多昔芬影响Th17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即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其中,引力由广义相对论描述,其它三种力由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描述。将引力与其它三种相互作用力采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描述一直是物理学家们追求的梦想。因此,开展对引力效应的检验研究无论对于理解引力的本质,还是对于探究大统一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等效原理和引力波分别是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重要预言。弱等效原理,作为等效原理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发生第五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为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胃腺癌;2.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完整;3.患者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胃癌发生第五转移的临床危险
目的: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近年来备受关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胃癌的靶向治疗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抗HER2治疗的耐药问题严重限制了其疗效。吡咯替尼是一种新型的不可逆的泛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是一种抗血管的小分子抑制剂。尽管这两种药物均已被单独用于胃癌的治疗,然而在HER2阳性胃癌中联合应用吡咯替尼和阿帕替尼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将利用HER2阳性胃癌的体内外模型来评估吡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