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种基本的身体素质,几乎人的任何运动都是在维持身体的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发展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运动器官的功能和前庭器官的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与内脏器官的调节功能,保证身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然而,学龄前儿童是成长的高峰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与残障人士的平衡能力问题,往往忽略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发展,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及时锻炼发展平衡能力,有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轮滑运动,是利用轮子在路面上滑行的体育运动项目,采用特殊的身体姿势,滑行动作都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靠两腿交替蹬地产生动力进行滑行,乐趣在于驾驭器材、体验滑行的感觉。轮滑本身具有较高的健身运动价值,同时再加上他本身的特点,使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和普及。轮滑运动参与者的体能、意志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能得到明显的锻炼价值,特别是人体的平衡能力、耐力素质、协调性等,轮滑运动锻炼的作用更为突出,从而轮滑运动参与者能从中得到身体素质上的全面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的天性就是玩耍,为促进其锻炼身体,能引起幼儿兴趣的运动能更好的达到锻炼的效果,轮滑作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特殊器械运动,已经成为现在幼儿娱乐锻炼的主流运动项目,而且轮滑运动需要时刻保持自身的平衡稳定,同时轮滑的练习也对人体平衡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如何更好的促使幼儿更快的掌握轮滑中的技巧,然后对练习轮滑前平衡能力与练习轮滑后平衡能力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轮滑教学是否对幼儿的平衡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一研究对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幼儿正确的选择及参加体育运动作出相应的评价,为今后的幼儿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相应的依据。为了分析学龄前儿童学习三个月的轮滑前后的平衡能力对比,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实验幼儿园三所分园中选取200名4~6岁的学生进行平衡能力测试,从得分2分的学生中选取20名男生20名女生组成实验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轮滑教学练习干预实验研究,标记为甲组;选取20名男生20名女生组成对照组,不进行轮滑教学练习,标记为乙组。两组学生在身高、体重、年龄等方面相近,平均年龄为5岁。对甲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轮滑教学练习培训,每周五次,每次时间为60分钟。乙组不进行轮滑教学练习培训,但可参加其他的体育运动。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龄前儿童行走平衡木的身体形态各不相同,平衡木行走速度也不相同,不同性别的学龄前儿童在平衡木行走中的身体动作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能力会有相应的随之提高,而参加轮滑教学练习的学龄前儿童平衡能力的增长要比不参加轮滑教学练习的学龄前儿童的增长较为明显。学龄前儿童在为期三个月的轮滑教学练习后,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了其维持平衡姿势的控制能力,从而总结出轮滑教学练习对学龄前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通过对学龄前儿童完成平衡木的行走形态分析发现:在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后,所有研究对象完成平衡木的行走形态均有改变,经过轮滑教学练习的儿童的行走形态明显优于未经过轮滑教学练习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