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波信号平均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消融预后的预测价值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uanjian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成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消融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但因复发率及需二次以上消融成为制约射频消融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及与预测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率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利用信号平均心电图方法探讨P波时限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7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症状明显,于我院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3例,术前3天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前1天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除外心房内血栓,并常规行肺静脉CT明确肺静脉解剖关系及直径,术中房间隔穿刺后持续予肝素抗凝,导管射频消融术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进行,术中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并于窦性心律下验证肺静脉电位全部隔离,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电位隔离,若上述消融策略不能终止房颤,则进行同步直流电转律,终止手术前再次环肺电极验证肺静脉电位全部隔离。利用CardioSoft心电信号采集系统收集所有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当天的心电图数据。术后所有患者均口服华法林抗凝达标(INR2.0-3.0)至少4周,并根据每位患者血栓栓塞风险适当调整华法林抗凝时间。术后每位患者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房颤是否复发,分为成功组及复发组。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波时限有无统计学差异,评价P波时限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并比较每位患者术前、术后P波时限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P-wave duration,PWD)下降(141.1±13.5ms VS139.4±15.2ms),但两者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8)。成功组术前P波时限明显小于复发组(137.0±9.5ms VS153.9±16,2ms,P<0.01),成功组术后P波时限亦明显小于复发组(135.6±10.8ms VS151.1±20.7ms,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P波时限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P波时限及术后P波时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和0.807,对消融术后复发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术前P波时限151.1ms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敏感性为69.2%,特异性为90.5%,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90.2%。结论:P波时限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波时限较长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P波时限没有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原发性喉癌指原发部位在喉部的肿瘤,以鳞状细胞癌(90%)最为常见。喉癌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的分期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