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石膦酸捕收剂分子结构设计及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_007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粒锡石的高效回收一直是选矿界的难题,我国损失的锡金属80%从矿泥中流失,浮选是回收微细粒锡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微细粒锡石浮选开展新型高效捕收剂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设计了 7种膦酸型锡石捕收剂,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和试验检测分析了捕收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筛选出了新型锡石捕收剂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以CEPPA为捕收剂,苯乙烯膦酸(SPA)和油酸钠(NaOL)两种经典捕收剂为参照,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三种捕收剂对锡石、石英、萤石的浮选性能;考察了金属离子Ca2+、Cu2+、Mg2+、Pb2+、A13+、Fe3+对三种捕收剂体系下三种矿物可浮性的影响和硅酸钠、柠檬酸、六偏磷酸钠对三种捕收剂体系中锡石、萤石可浮性的影响;通过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研究了三种捕收剂的分选性能。并采用吸附量、接触角、动电位、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以及浮选溶液化学、DFT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浮选药剂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锡石(110)面、石英(101)面和萤石(111)面三种表面上的Sn、Si、Ca位点是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反应的活性位点。三种矿物表面能大小:石英(101)面>锡石(110)面>萤石(111)面,三种矿物表面上的水化作用和羟基化作用强度为:石英(101)面>锡石(110)面>萤石(111)面,相应的矿物亲水性强弱为:石英>锡石>萤石。由于石英表面的羟基化作用强于锡石表面,所以石英表面更容易带负电。锡石、石英和萤石的零电点分别是4.8、2.1和9.9。在锡石捕收剂亲固基和疏水基的结构-性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捕收剂分子结构设计原理,设计出了四种烷烃基膦酸捕收剂:己基膦酸(HPA)、辛基膦酸(OPA)、癸基膦酸(DPA)、十二烷基膦酸(DDPA);以及三种芳香基(次)膦酸捕收剂:苯基次膦酸(PPIA)、苯基膦酸(PPOA)、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通过DFT模拟与试验检测分析七种捕收剂的结构性能关系发现,CEPPA具有成为优良的锡石捕收剂的基本特性。在pH值为7.0条件下,CEPPA浮选锡石的回收率可达95.5%;在pH值为10.5的条件下,NaOL浮选锡石的回收率可达98.8%;在pH值为4.0时,SPA浮选锡石的回收率可达88.6%。CEPPA、NaOL、SPA三种捕收剂浮选萤石的最高回收率分别为96.8%、98.8%、93.9%。CEPPA、NaOL、SPA对未经活化的石英均没有捕收能力。三种捕收剂浮选锡石、萤石、石英过程中,CEPPA抗金属离子干扰的能力最强,SPA次之,NaOL最易受金属离子干扰。CEPPA体系中,Cu2+可以强烈地抑制萤石,不会影响锡石的可浮性,且不会活化石英。CEPPA和SPA体系中,硅酸钠对萤石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NaOL体系中,柠檬酸对萤石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三种捕收剂体系中,六偏磷酸钠均同时对锡石和萤石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采用CEPPA为捕收剂,在pH值为7.0时,分选锡石-石英二元人工混合矿可以得到Sn品位71%、Sn回收率94.5%的锡精矿。以CEPPA为捕收剂,CuCl2为调整剂,在pH值为4.0时,分选锡石-萤石二元人工混合矿可以得到Sn品位71.2%、Sn回收率91.9%的锡精矿;在pH值为4.4时,分选锡石-石英-萤石三元人工混合矿可以获得Sn品位70.7%、Sn回收率90.5%的锡精矿。以CEPPA为捕收剂,硅酸钠为萤石抑制剂,在pH值为7.0时,分选锡石-萤石二元人工混合矿可以得到Sn品位71.2%、Sn回收率92.3%的锡精矿,分选锡石-石英-萤石三元人工混合矿可以获得Sn品位68.5%、Sn回收率85.5%的锡精矿。由zeta电位检测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分析,证明SPA一价阴离子是捕收锡石的有效成分。DFT模拟表明SPA一价阴离子可以取代锡石(110)表面上吸附的OH-形成单点吸附,随后H2质子解离,失去H2质子的O2原子与Sn2原子键合进一步成环,最终SPA在锡石(110)表面上形成稳定的“Sn-O-P-O-Sn”五元环吸附形态。吸附量与接触角检测表明,7.1~8.0的pH值范围最有利于CEPPA在锡石表面的吸附,CEPPA使锡石表面的疏水性增强。zeta电位、红外光谱和XPS分析表明,CEPPA在锡石表面的吸附涉及到化学吸附和氢键作用,通过其分子内的四个O原子与锡石表面上的Sn原子结合生成了类似于Sn-CEPPA沉淀的络合物。DFT模拟结果证明,CEPPA分子通过其两个-OH基团与锡石(110)表面上的两个O原子之间形成-OH…O的氢键作用,CEPPA一价阴离子通过O1、O2原子与锡石(110)表面上两个Sn原子键合形成“Sn-O-P-O-Sn”五元环。解离形成二价阴离子后,CEPPA次膦酸基中的O1、O2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羧基中的O3、O4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CEPPA二价阴离子既可以通过O1、O2原子与锡石(110)表面上两个Sn原子键合形成“Sn-O-P-O-Sn”五元环,也可以通过O3、O4原子与锡石(110)表面上两个Sn原子键合形成“Sn-O-C-O-Sn”五元环,还可以通过次膦酸基、羧基中各一个O原子与锡石(110)表面上两个Sn原子键合形成螯合吸附。吸附过程中,锡石(110)表面上的Sn原子与CEPPA分子中的O1、O2、O3、O4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得失,形成了一系列的Sn-O键。分析Sn-O键的布居值发现该系列的Sn-O键具有一定的共价键属性,且CEPPA二价阴离子通过O1、O2原子在锡石(110)表面上的吸附比通过O3、O4原子的吸附更为牢固。在pH值为4.0时,CuCl2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Cu2+,CEPPA溶液的主要成分是其一价阴离子。XPS检测证明溶液中的Cu2+可以通过形成Cu-O键作用在锡石表面,DFT模拟证明Cu2+在锡石(110)表面上的吸附作用和取代作用都可以发生。CEPPA一价阴离子可以通过次膦酸基中失去H质子的O原子吸附在含Cu的锡石表面,使其在锡石表面的吸附不受影响。但溶液中的Cu2+不能作用在萤石表面,并且溶液中的CEPPA一价阴离子会优先与Cu2+结合。因此,Cu2+的存在会降低CEPPA在萤石表面的吸附量,从而降低甚至消除CEPPA对萤石表面疏水性的改善作用,使CEPPA浮选体系中的萤石受到Cu2+的选择性抑制。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锡石浮选捕收剂的种类,发展了锡石捕收剂的构效关系,对微细粒锡石浮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第二相沉淀强化的微合金化钢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和关注,确保其在连铸过程中的铸坯质量是实现微合金化钢高效生产的重要基石。然而,大量频繁出现的铸坯表面裂纹缺陷严重制约着微合金化铸坯生产效率的提升,尤其以微合金化亚包晶钢最为突出。其原因在于,凝固包晶相变过程会严重影响微合金化铸坯的热状态、显微组织状态及应力状态,并与凝固冷却过程中大量析出的第二相粒子共同作用恶化铸坯的高温性能,显著增加铸坯
大气污染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是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而固定污染源(燃煤电厂、水泥厂等)排放的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我国对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视,针对固定污染源实施了超低排放的标准。该标准要求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中SO2低于100 mg/m3,NO、NO2低于100 mg/m3,对于以气体为燃料的锅炉SO2低于35 mg/m3,NO、NO2低于50 mg/m3。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污染气体在
坚硬顶板是导致工作面强矿压显现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水压致裂技术可用于弱化坚硬顶板,通过向坚硬顶板泵入高排量液体造缝,分层、分块地破坏坚硬顶板完整性,其效果与水压裂缝在坚硬顶板内的形貌密切相关。坚硬顶板等致密岩层的水压裂缝形貌主要受地应力影响。煤矿开采过程中,覆岩下沉、破断,生成裂隙场,改变原生地应力,从而影响坚硬顶板水压裂缝的形貌。因此,有必要对裂隙岩体的力学行为、煤矿开采过程中采
建筑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运行能耗持续增长。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尽早实现具有积极的、显著的作用。自然通风一方面可实现有效地被动式冷却,利用室外空气排除室内余热余湿,当室外热湿条件适宜时,在不消耗能源的条件下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另一方面,利用室外新鲜空气对室内污染进行稀释,有利于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因此,自然通风是一种
神经元是构成整个神经环路的基础,这与生命的认知,学习,感觉等功能息息相关。神经元的分化对复杂神经环路的形成至关重要,神经元发育的缺失与障碍会导致多种疾病,如癫痫、智障、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探究神经元分化的调控机制对我们更好地了解神经元发育,预防和治疗神经发育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分子,由pre-mRNA反向剪接而成。它
研究背景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是正畸医师和牙周医师密切关注的问题。固定矫治装置由于妨碍口腔卫生的维护,可促进牙面及龈缘附近的菌斑堆积,影响宿主-微生物菌群平衡,患者存在一定的牙周组织炎症风险。相比于固定矫治,无托槽隐形矫治凭借其可摘性在菌斑控制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目前绝大部分研究认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有利于患者牙周健康,但此观点缺乏微生物水平的证据支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图像分割作为医学图像分析中关键一环,其结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理的效果和整个系统的表现。然而,大部分传统算法对普通图像效果极佳但对医学图像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医学图像中充满了大量的噪声,而且分割目标往往存在模糊边缘、低对比度、高变异解剖结构、不规则轮廓以及灰度不均匀等纹理特征
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一直是困扰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问题。为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而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使得科学管理农业病虫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数学的飞速发展,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农业病虫害管理办法:首先,建立生物动力学系统模型刻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其次,运用动力系统理论,分析病虫害的复杂动态行为并揭示其爆发的生态学机制。最后,设计适当的控制器使病原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增塑剂,广泛添加在各种日常消费品中。随着PAEs的大量使用,这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有机污染物之一。PAEs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可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造成损害。人体暴露生物监测是检测人体中环境化学物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关于PAEs的人体暴露生物监测研究
钢板剪力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可靠的抗侧力结构体系,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相比,具有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自重轻、施工效率高、易修复、易拆除、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薄钢板剪力墙(高厚比大于150)屈曲后仍具相当大的屈曲后强度和延性,这种屈曲后强度源于拉力场作用机制,为钢板剪力墙提供稳定的承载力和抗侧刚度。由于薄钢板剪力墙出现明显的面外屈曲变形,导致力学性能方面存在一些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