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市森林的研究和发展己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还缺少系统的理论概括,在城市森林的内涵、分类、管理等方面也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以澄清城市森林概念内涵、创建城市森林学理论框架、建立城市森林学理论体系、研究城市森林的评价方法并开发其信息支持系统为主要研究目标,以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森林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采用系统思维方式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结合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中国城市森林理论与建设实践的资料与数据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第一篇通过对城市森林理论产生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及其思想来源的介绍,对城市森林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据此对当前国内外城市森林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第二篇首先对城市森林相关概念进行系统分析,运用景观生态学等理论对城市森林的复合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认为城市森林包含三个层次:城市森林系统、城市森林群落斑块、城市树木。本文澄清了城市森林的范围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根据全新的概念体系,本文创建了面向问题的城市森林学理论研究框架,并阐述了城市森林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属性。在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第三、四、五篇分别从城市森林生存发展规律、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城市森林的评价和管理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形成城市森林学的理论体系。第三篇对城市森林分类体系、城市森林植物和城市森林群落及城市森林系统分别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本文给出了城市森林分类方案;讨论了城市森林植物和群落的生长发育规律,提出了近自然城市森林群落的概念,并结合实例探索其建设方法:本文还结合上海实例对城市森林系统的属性、动力学机制和规划控制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本篇对中国城市森林的抗污染植物资源进行了的详细统计分析和研究,认为我国的抗污染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还有很大潜力;有着较高的多样性和较强的分类群特异性;对SO2的抗逆能力最为普遍;南方抗Cl2植物比例比北方高,相对而言抗HF植物比例比其他两地区低;生态幅宽的种类抗污染的范围也大;抗污染且生态幅较宽的种类多为绿化常用种类;在第六章的附录中给出了中国城市森林抗污染植物资源名录。在第四篇中,结合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析,本文对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内容、基本特征及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篇还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城市森林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形成机理。第五篇是关于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与管理体系的研究。本文采用软系统归纳集成法(SSMII),K.J法、AHP-Delphi法等方法开展研究,提出由16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在VB环境下采用GIS功能开发组件ArcObiects开发了“上海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信息支持系统”;该系统除了利用GIS实现评价功能外,还可为数据采集提供抽样和地图服务。对上海城市森林评价的结果认为:上海城市森林的协调性相对较好,而生态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综合指数值偏低,距离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理想发挥还有较大差距。对城市森林管理体系的研究从六个方面展开,研究认为城市森林管理内容包括:城市森林资源管理、城市森林建设管理、城市森林管护、城市森林经营管理、城市森林科技支持管理:管理主体包括:政府专门部门,社会团体,投资者,广大市民。此外还分别对管理主体职能结构、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