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普惠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的弊端,给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带来优惠的金融服务,改善金融资源配置,为京津冀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期间,研究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读国内外对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近况,接着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然后分析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京津冀三地普惠金融与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了测量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金融服务使用情况两个维度出发,利用京津冀区域1999——2017年的实际经济数据,测算出京津冀三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显示京津冀三地的普惠金融指数都在逐年增长,但是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京津冀区域进行面板回归,分析京津冀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京津冀普惠金融的发展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结合京津冀区域的实际情况,为如何促进京津冀区域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第一,政府层面应该确保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入开展金融教育,让大众理解并参与普惠金融的建设;第二,金融机构应该降低市场准入标准,把服务客体的范围加大,鼓励金融创新,开展移动金融,刺激金融消费。第三,个人要主动融入金融市场,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金融活动,小微企业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企业的内部机制,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