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t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相机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野生动物的调查与监测,在野生动物多样性、活动节律、分布研究领域起了关键作用。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之间,乌蒙山系的最东段,是金沙江之尾、长江之首的相接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众多的特有、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区目前暂无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鸟兽物种多样性报道。为了解保护区内的鸟兽物种组成、多样性、分布和活动节律,2019年8月-2021年11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布设181个红外相机位点,累计37433个相机日,收获兽类独立有效照片6517张,鸟类4962张。记录到鸟兽共12目30科105种,其中,兽类5目13科27种,鸟类7目17科78种。记录国家I级保护动物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 ectus)和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3种;以及包括中华鬣羚(Capricorn is milneedwardsi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等的28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记录到中国特有种9种。与保护区原有的科考记录比较,此次调查新增了19种鸟兽物种。保护区中物种丰富度排名前五的兽类分别是: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 hus)、黑熊(Ursus thibetanus)、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和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排名前五的鸟类分别是:白鹇、眼纹噪鹛(Garrulax ocellatus)、白腹锦鸡(Chrysoloph us amherstiae)、红翅噪鹛(Garrulax formosus)和红腹角雉。保护区三个片区的兽类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63,鸟类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35,总物种相似性指数为0.44,兽类物种相似性较高,鸟类和总物种相似性较低。朝天马片区调查到的物种总数最多,有92种(26种兽类,66种鸟类),其次是三江口片区,有64种(23种兽类,41种鸟类),海子坪片区最少,有36种(13种兽类,23种鸟类);1800-1999m海拔段记录到的物种最多,有75种(26种兽类,49种鸟类),<1200m记录到的物种最少,有6种(3种兽类,3种鸟类);兽类物种在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记录到的种类最多(23种),鸟类物种则在落叶阔叶林中记录到的种类最多(45种),兽类、鸟类都在针阔混交林中记录到的物种数最少(5种兽类,9种鸟类)。对保护区内的偶蹄目的毛冠鹿和野猪(Sus scrofa),食肉目的黑熊、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果子狸(Paguma larvata),鸡形目的白鹇、白腹锦鸡、红腹角雉和四川山鹧鸪进行日活动节律研究。发现毛冠鹿和野猪的日活动节律差异极显著(△=0.62,P<0.01);食肉目的日活动节律黑熊和豹猫(△=0.50,P<0.01)、黑熊和果子狸(△=0.23,P<0.01)、豹猫和果子狸(△=0.70,P<0.01)差异极显著;鸡形目的日活动节律白鹇和白腹锦鸡(△=0.85,P<0.01)、白腹锦鸡和红腹角雉(△=0.83,P<0.01)、白腹锦鸡和四川山鹧鸪(△=0.79,P<0.01)差异极显著,白鹇和红腹角雉(△=0.93,P=0.04)差异显著、红腹角雉和四川山鹧鸪(△=0.83,P=0.47)、白鹇和四川山鹧鸪(△=0.90,P=0.50)差异不显著。同域分布的同一目(科)内的动物在日活动节律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往往是通过改变活动高峰来缓解竞争。通过对比保护区内偶蹄目、食肉目和鸡形目部分物种的雨季和旱季的日活动节律,发现除了果子狸外,其他物种的日活动节律在雨季和旱季都有显著差异。雨季和旱季的食物资源、气候条件、人为干扰程度等各种因素不同,都会导致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存在差异。本次研究深化了对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的认识,完善了物种编目,为保护区制定、实施下一步保护计划提供了参考,为今后开展更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保护区鸟兽物种丰富,珍稀动物多,相关部门后续还应结合传统调查方法加大调查力度。
其他文献
<正>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的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现皮肤和黏膜颜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眼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晕厥、心绞痛,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中医认为,贫血应属于"虚劳"的范畴,多由脾胃亏虚,运化无力所导致。此病患者若长期使用一些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功效的膏方进行调治,常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就介绍6则可有效治疗贫血的膏方。
期刊
阿道司·赫胥黎是英国知名小说家,他一生创造了多部小说、散文作品,并且出版诸多短篇小说以及电影等。《美丽新世界》出版于1932年著名科幻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中包含的大量的科技因素,要远远比当时社会发展的科技超前,其中书中的故事情节引人深思,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小说描述了一个被高科技垄断且高度集权社会,这个社会的繁衍方式、家庭模式、教育模式等都与传统社会不同。无性生殖取代了有性生殖,人类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离不开自然,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互为依存。这种认识在倡导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当下,越来越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上,中国古代的圣人先贤也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老子的"无为之为"、庄子的"齐物之论"、荀子的"天行有常"等,无不昭示着人与自然最恰切的存在方式:天人合一,而这一理念在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所构筑的自然与自由之境中得到了最充分的显现。在这
[目的]从“水象”视阈探讨肿瘤“瘀毒互结”病机,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为中医药治疗肿瘤提供具有中医原创特色的理论支撑。[方法]通过象思维,从“水象”视阈,谈人体之血象于自然之水,人体经脉象于自然水系,探讨肿瘤“瘀毒”之“瘀”象于河道之“淤”,“瘀毒”之“毒”象于水体污染,并以河道淤泥堵塞及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归纳演绎出肿瘤“瘀毒互结”的治则治法。[结果]以“水象”视阈观之,肿瘤“瘀毒互结”与河道淤堵、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江西省寻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采用随机掷骰子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
油藏开发中后期,通过测井获取的井眼附近的剩余油饱和度是制定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描述平面剩余油动态变化的基础。通过调研国内外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相关文献,从测井仪器的原理、硬件组成进行梳理,对常见剩余油测井方法进行了总结。综合考虑安全、环保和获取的信息,得出过套管电阻率方法和脉冲中子源测井方法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施工便捷,且获取信息丰富,为解释挖掘地质信息提供了数据支撑,是本领域未来的发展主流趋势。
严家炎,上海宝山人,1933年生,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语言文学学科第二、三届评议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主编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与唐弢合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著有《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论鲁迅的复调小说》《金庸小说论稿》《知春集》《求实集》等,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丁文为了追寻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内开风气之
期刊
吕英教授从医数十载,善用中医药诊治急危重、疑难杂病。其诊病思维以“气一元论”为理论核心,依道法自然,从一气周流于人身,提出人身的每个点皆是“阴阳”“正邪是一家”等,但“阴为阳之基”是万物之根本。文章在“气一元论”的理论支撑下,立足“阴为阳之基”的思维探究恶性肿瘤。该思维辨治恶性肿瘤理论清晰,用药独特,临床取效显著。
<正>【课堂实录】师: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英雄城南昌,老师想带大家穿越一回。我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要去哪个朝代呢?生:唐朝。师:对,大唐是个神奇的国度,出现了一大批性格迥异、诗风不同的诗人,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遇见一位美丽的诗人,说他美丽,不是因为他俊朗的外表,也不是因为他磁性的声音,是因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