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胞具有感知周边力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生理生化信号的能力,简称力生物学感应。这种能力使细胞能够通过细胞骨架微结构的重塑来适应周围的物理微环境,并激活多个信号通路,影响和改变基因表达。这些现象包括了两个重要过程:机敏感知(mechanosensing)和机械传导(mechanotransduction)。在这些过程中,机械信号(力或者变形)从细胞外部环境被传递到细胞内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上。细胞皮质中的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具有感知周边力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生理生化信号的能力,简称力生物学感应。这种能力使细胞能够通过细胞骨架微结构的重塑来适应周围的物理微环境,并激活多个信号通路,影响和改变基因表达。这些现象包括了两个重要过程:机敏感知(mechanosensing)和机械传导(mechanotransduction)。在这些过程中,机械信号(力或者变形)从细胞外部环境被传递到细胞内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上。细胞皮质中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是感知机械刺激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的主要参与者。定量了解单个细胞骨架蛋白的机械传感机制对于剖析这些蛋白在各种信号通路和生理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细胞层面,力生物学感应的结果常以细胞的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细胞能以球形、椭球形、蝶形和柱状形等不同的形状存在。这些形状在外力和细胞内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和转变。细胞形状的维持及其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细胞骨架决定的。在已知的三种细胞骨架系统中,微丝系统在控制细胞形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分子尺度,微丝骨架蛋白的变形包括分子间的变形和分子内的变形。其中分子内的变形又依赖于具体的分子结构,譬如肽序列,折叠状态和二聚体(或低聚体)的组合状态。目前为止,基于细胞在压缩下变形的蛋白质行为的定量解释基本没有。在已发表的文献中,肌球蛋白Ⅱs的机械感觉行为的表征多是定性的,每个细胞上的精确压缩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定义,并且没有表征蛋白质随时间的动态响应。此外,压缩细胞中的各向异性变形如何影响机械敏感蛋白的空间分布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肌球蛋白力生物学反馈回路的力生物学模型研究不足。在本研究中,本文使用了几个研究良好的肌球蛋白Ⅱ突变体进行压缩实验,以表征多个细胞中细胞骨架蛋白的机械感知反应。基于弹性理论,本文计算了沿细胞皮质的张力和应变。利用这些信息作为输入,本文模拟了肌球蛋白Ⅱs的机械感应积累,并定量地再现了实验观测结果。结合压缩实验和共聚焦显微镜,本文观测了肌球蛋白Ⅱ低聚物在亚细胞水平上的极化。极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变形的两个主要应变的比率。证明了该技术可用于其他力生物学感应蛋白的研究。本文的结果表明,压缩实验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技术,用于细胞中机械敏感的细胞骨架蛋白的高通量筛选。本文研究和建立了一个基于肌球蛋白力生物学反馈回路的力生物学模型。实现了力学信号反馈回路与肌球蛋白生化信号通路的完整耦合。力学信号以机械能的形式影响肌球蛋白失活过程的反应能垒。同时,肌球蛋白的局部浓度改变细胞内相应区域的受力。利用该力生物学模型,计算了在简单受力状态下不同拓扑形貌的细胞层内细胞面积和肌球蛋白浓度的振荡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完全重现果蝇胚胎发育阶段中实验观测到的细胞面积和肌球蛋白浓度的振荡特征。同时,模型还揭示了力学信号能使原本处于稳定态的系统脱离稳定区域,产生振荡,向下一个稳定态演化。持续变化的力学信号使系统将无法达到稳定态,却长期处于振荡状态。此外,计算结果表明力学信号还能影响振荡的波形和周期。
其他文献
华南板块上扬子区黔东北的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沉积序列,记录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生物灭绝-复苏事件的区域表现型式。受滇黔桂古陆区域短暂扩增和海平面变化的综合影响,该时段的地层缺失量因地而异。思南大息场周缘的大息场组碎屑岩仅分布于局部海底凹陷区,厚度129.7m,其底界对比为凯迪阶上部,顶界对比到鲁丹阶上部。此凹陷区底栖壳相动物化石稀少,凯迪阶上部含遗迹化石表明底栖动物可短暂栖居;鲁丹阶粉砂质海底
随着建筑外幕墙结构日益复杂,传统施工技术的不足之处正在逐渐暴露出来。结合传统施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用BIM技术开展工程施工作业,帮助施工人员充分利用BIM技术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管控,以提升建筑幕墙的建设水平。
微生物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影响着繁殖、感染等多种生物过程。大部分微生物处于低雷诺数流动环境,利用柔性鞭毛进行推进,柔性鞭毛的表观运动形态是自身结构和外部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柔性鞭毛的推进能力有助于研发未来可用于人体内的微型游动机器人。在本文中,我们针对低雷诺数环境下鞭毛的平面弯曲波动推进方式,以柔性细丝来模拟鞭毛的运动,采用渐近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鞭毛结构、内外驱动对推进能力的影响,探索提高
对量子非定域性的研究揭示了量子理论的很多结构特征。然而量子力学还具有其他重要的性质如相干性、互补性等。在本论文中,我们将采用公理化的方式对这些性质和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提出了理论无关的相干性度量框架,将这一框架用到量子力学中,给出了新的量子相干性度量。我们发现其中一个相干性度量是常用的对比度度量的上界。我们提出了“不确定-相干性”平衡关系,此关系的表述不依赖量子力学,但被量子力学遵守。
It is challenging to study th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at the single molecule level due to optical diffraction limit in conventional spectroscopy.Thanks to the invention of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
置身于环境之中的开放量子体系总会经历耗散过程。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诸多领域中,量子耗散动力学已然成为被着重研究的课题。开放体系的量子力学描述了在宏观环境中微观体系的状态如何随时间而变化,这对处理实际复杂体系具有十足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实际复杂体系而言,环境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本论文的中心内容是开放量子体系耗散子理论的系统发展。耗散子,是反映环境集体耗散效应的准粒子。基于该准粒子的概念,耗散子理论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广泛分布了大量的中生代深水沉积硅质岩,是限定蛇绿岩和新特提斯洋盆时代的重要生物地层约束。放射虫作为其中唯一具有时代意义的化石种类,在开展缝合带内生物地层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泽当地区侏罗-白垩纪硅质岩中发现的放射虫化石,以及缝合带中段日喀则地区冲堆组中的放射虫组合为研究对象,对比缝合带东段和中段的放射虫动物群特征,以期完善该地区放射虫生物地层框架
利用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i,AGN)来研究星系中央黑洞和星系的共同演化是星系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吸积盘是黑洞吸积气体增长质量的主要媒介,宽线双峰是研究吸积盘性质的重要手段。受观测限制,迄今对于宽线双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Hα。据此虽然可以限定盘状发射区的几何和运动学性质,却难以对吸积盘的物理条件以及照射光源的谱能量分布进行有效诊断。除了黑洞的吸积之外,AGN对寄主
为了探寻微观世界的奥秘,显微技术自16世纪发明以来,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除了不断提升的分辨率之外,它们的种类和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光学显微镜因其非直接接触、损伤小的特性,往往是生物样品观测的优先选择。近年来,各类荧光探针的发展为生物结构成像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与方法。其中,光可控的荧光蛋白与染料分子也使远场光学显微技术得以突破光学衍射极限,最为典型的就是光激活定位显微成像技术(photoactiv
随着密度泛函理论以及相关算法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原子尺度的计算模拟已经成为研究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材料中电子或原子周围的环境往往直接决定着其最终的性质。对于环境效应,通常采用简谐近似,如电子附近的晶格的运动往往采用简谐振动来处理,或是直接模拟原子的真实运动,如分子动力学。本文主要是应用第一性原理来研究环境效应对电子输运以及高温表面反应的影响。采用简谐近似,即可以将晶格的振动理解为声子,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