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地后备资源有限,人地关系十分紧张,而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紊乱、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条件差、不少空地和老宅基地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形成了“空心村”。要改善这一现状,只有通过土地整理,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缓解当前用地紧张的状况。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化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已经开展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但其程序还很不规范,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对居民点整理模式的研究很少,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实践中也缺少理论方面的指导。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促进农村土地整理健康发展是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将对之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其适用条件,并以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进行应用,以期丰富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指导居民点整理实践。文章的大体思路为,在区位理论、区域空间集聚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村镇规划理论、公众参与理论、人居环境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应用土地整理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及其适用条件进行探讨,将整理模式概括为空间技术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和筹资模式。其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空间技术模式可分为村庄改造控制型整理模式和迁村并点型整理模式和城镇化整理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可分为自组织模式、政府组织模式和市场组织模式;筹资模式可分为政府投资模式、市场投资模式、政府与市场结合模式和自主投资模式。以惠民县胡集镇为例进行具体应用,实地调查了胡集镇44个村庄的基本情况,收集实地数据资料,进行室内整理、分析,综合分析各村庄的基础设施及经济条件,提出了这44个村庄各自适合的空间技术模式、组织管理模式以及筹资模式。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本研究成果丰富了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将对胡集镇居民点整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