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语言学家、句法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及会话分析学家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英语词汇及用法涌入中国大陆。国内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主要涉及口语、广告语和文学作品中的语码转换,而有关歌曲中语码转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流行歌曲的歌词为数据,在主体语框架模式和顺应论的指导下,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歌曲中英汉语码转换的语言结构特征及歌词创作者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本研究从网络、电视、VCD及磁带上搜集了260首含有英汉语码转换的流行歌曲。首先,采用Myers-Scotton的主体语框架模式,将260首流行歌曲中所出现的692处英汉语码转换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语码转换的结构及分布状况,以寻求歌词中英汉语码转换的语言结构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歌词创作者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对语言结构进行的选择和顺应。其次,从顺应的三个方面: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来分析歌词创作者运用英汉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结果如下:(1)在260首歌曲中,汉语是主体语,英语是嵌入语。英语词汇和句子出现频率最高。(2)主体语+嵌入语成分包括英语字母、字母组和词汇。此类语码转换的形态句法特征受主体语汉语的制约,遵守汉语语法规则。在词汇层面上,英语名词和感叹词出现频率较高。(3)嵌入语语言岛包括英语词组、句子和段落。在词组层面上,涉及名词词组和动词词组的语码转换出现较频繁。虽然英语词组的内部结构仍遵循英语语法规则,但是嵌入到主体语汉语之后,其核心词失去了屈折变化,以原形形式出现。嵌入的英语词组遵循汉语的句法结构和句序。英语句子和段落仍遵循英语语法规则。(4)歌词中的语码转换并不是任意行为,而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预先设定的一种言语行为。歌词创作者运用语码转换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语言现实包括语言存在和语义的细微差异,顺应语言现实指语码转换可以弥补语言空缺和语义差异。歌词创作者还需要顺应社会规约,运用语码转换避免禁忌话题或间接表达感情。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是指语码转换可以实现多种策略,如组织歌曲、创造韵律、制造幽默、方便、取得异国情调和引用。总之,流行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顺应了英汉语言结构、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参与者的心理动机。流行歌曲中英汉语码转换日益增多的现象不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社会和参与者心理动机的体现。对其研究应该引起包括语言学家、歌词创作者、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在内的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