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觉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视觉语言与文本语言相比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能跟上这种变化的趋势,语言学家不得不担负起分析研究各种视觉语篇的重任。在诸多种类的视觉语篇中,电影语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语言学家分析并研究它的特点和功能。至今用语言学的手段展开对电影语篇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很多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Metz为代表,他第一次将符号学引入了电影语篇的分析领域,他的理论为电影语篇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他的理论由于在电影语篇的逻辑和抽象分析中的局限性同样遭到了很多的批评和抨击。在随后的研究中,以O’Toole对各类美学体裁包括雕塑、绘画、建筑等的功能分析为代表,从功能的角度来研究视觉语言获得了很大发展,并鼓励了更多的语言学家如Kress, Van Leeuwan, Kay L. O’Halloran等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功能语法不仅适用于单纯的文本语言分析,也适用于多模式语篇分析。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了Kress和Van Leeuwen分析视觉结构的理论框架,着重研究电影语篇中镜象的人际功能。本文主要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即通过对其他学术理论的参考、借鉴和比较,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进而对层次化的电影语篇进行分析。依照Kay L. O’Halloran切分语篇的方法,本文将电影语篇切分为4个主要单位,即画面、镜头、镜像、幕。因此,对电影语言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单个静止的画面,而是试图研究人际功能是如何在电影语篇中动态体现的.通过对光、颜色、亮度、角度、距离等一系列影响人际功能的成分进行分析,本文在这一研究领域总结出有一定意义的结论和创造性的见解.具体而言,第一,本文将电影语篇的动态特点纳入研究范围,突破了Kress, Van Leuuwan只研究静态视觉画面的局限.第二,由于本文集中研究一个功能,即人际功能,较之其他的研究论文,更为详尽而重点突出.第三,通过对电影语篇中颜色,光,亮度,深度等各种模式的系统研究,从而促进了对多模式语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第四,作为功能语法在电影语篇研究中的又一次应用,本文再一次证明了功能语法不仅使用于文本语言,而且同样能够适用于分析如电影之类的多模式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