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临床观察为前瞻性对照研究,从患者生活质量角度观察评价针灸配合埋线的疗效,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治疗及针灸、埋线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分析PCOS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同时探讨能否将生活质量引入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为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和妇科门诊符合PCOS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达英-35,治疗组予以针灸配合埋线治疗。采用健康状况问卷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评PCOS患者治疗前及3个疗程结束后的生活质量,并结合患者体重指数、痤疮、多毛等临床症状指标,对两种方法治疗PCOS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1.本研究中通过SF-36测评发现,PCOS患者与2009年朱燕波等公布的中国内地女性SF-36常模比较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发现,PCOS患者的生育要求及体形肥胖两方面对其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p<0.05),痤疮、多毛对PCO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症状疗效方面:①治疗组29例PCOS患者完成整个临床观察,治愈4例,其中受孕1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93%;对照组29例完成治疗,治愈0例,有效28例,无效1例,总体有效率97%,两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腰臀比等自身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两组痤疮评分、多毛评分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标: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F-36量表各维度各指标比较,经t检验,对照组在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方面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方面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方面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组间比较,经t检验,在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等四个维度上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情况:治疗中对照组有1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反胃、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其中有1患者在第一周治疗中因恶心较甚,拒绝继续服用达英-35,停药后恶心缓解;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第一次行埋线时在天枢(左)穴位局部有大小约0.5cm×0.3cm的血肿,未予以特殊处理,约10天左右自行消退,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适。研究结论1.与中国大陆女性常模比较,PCOS患者较常人在心理、生理方面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但暂不能明确得出PCOS患者比普通人群生活质量低的结论。2.通过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发现生育要求、体形肥胖对PCOS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而痤疮、多毛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证实。3.临床疗效角度评价发现,针灸配合埋线治疗PCOS疗效确切,与口服达英-35相比,两组间总有效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口服达英-35少。4.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角度分析,两种治疗措施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针灸配合埋线对PCOS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在部分维度上优于口服达英-35。5.将生活质量引入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是可行的,这种疗效评判模式能充分体现中医药整体调节优势,有助于展现中医治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