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具有很高的患病率、自杀率和死亡率。它除有情绪障碍外,60%伴有认知损害,临床上有“抑郁性假性痴呆”之称。Portella等对老年抑郁症患者随访12个月发现,入组时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较正常对照组差,12月后认知功能没有改善,并且抑郁症状缓解与未缓解者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Devanand等对39例伴有认知损害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舍曲林治疗12周,完成试验的26例患者17例有效,9例无效,与无效者相比,认知功能的改善仅局限在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并且改善程度轻微。提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损害可能是其特质性特征,经抗抑郁治疗后,某些认知功能会有所改善,但不一定能达到正常水平,特别是记忆和执行功能,且这类老年抑郁症患者发展成为进展性痴呆的可能增大。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发生率为46.7%(28/60),2年随访资料显示,伴MCI的老年抑郁症发展为痴呆的占14.3%(4/28),而正常对照组只有3.1%(1/31)。Alexopoulos等也发现,27例伴有认知损害的老年抑郁症3年内43%发展为痴呆。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结构和功能影像对抑郁症病因学的贡献倍受瞩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某些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而这些异常主要集中在前额皮层、扣带回、尾状核、海马和小脑等脑区,并且这种异常与较差的治疗反应、较快的复发有关。那么,恢复期老年抑郁症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是否仍存在异常?其认知障碍是否与某些特定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存在关联目前尚不清楚。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首发恢复期老年抑郁症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面的神经认知量表评估两组的神经认知功能;首次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定法(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remittedgeriatric depression,RGD)患者是否存在灰质和/或白质体积、白质完整性异常;使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方法探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异常,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旨在寻找RGD患者认知损害的神经影像学标志,进一步揭示老年抑郁症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在认知损害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老年抑郁症恢复期认知功能与正常老年人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特征。
方法:对40例RGD患者(患者组)和36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神经认知功能进行全面的评定。
结果:患者组在RAVMT-延迟回忆和符号数字转换测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连线测试A和B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
结论:RGD患者存在情节记忆、执行功能和持续注意功能的异常。
第二部分老年抑郁症恢复期认知损害与灰质和白质体积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异常,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认知损害是否相关。
方法:对40例RGD患者(患者组)和36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行全脑3D梯度回波T1加权序列矢状位扫描,用统计参数图5(statistic parameter mapping5,SPM5)软件处理图像,采用VBM的方法比较两组间的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差异。
结果:RGD患者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额叶内侧回灰质体积和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下回白质体积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而未发现灰质和白质体积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的脑区(未校正,P<0.001,体素值>100)。患者组的右侧顶下小叶灰质体积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成绩呈显著正相关(r=0.340,P=0.032),与连线测试A和B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454,P=0.003;r=-0.404,P=0.010),右侧额下回白质体积与连线测试A成绩呈显著正相关(r=0.319,P=0.045)。
结论:RGD患者存在某些部位的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异常增大,可能是该类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神经病理基础。
第三部分老年抑郁症恢复期认知功能与海马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认知损害是否相关。
方法:对40例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6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行全脑3D梯度回波T1加权序列矢状位扫描,用统计参数图2(statistic parameter mapping2,SPM2)软件处理图像,采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方法比较两组间海马体积的差异。
结果:患者组的左右侧海马绝对体积和相对体积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患者组的连线测试B评分与左侧海马绝对体积呈显著负相关(r=-0.333,P=0.036),画钟测试评分与左侧海马绝对体积和相对体积均成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38,P=0.033;r=-0.330,P=0.038)。
结论: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海马体积正常,并且海马体积可能与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功能存在关联。
第四部分老年抑郁症恢复期认知损害与白质纤维完整性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完整性是否受损,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认知损害是否相关。
方法:对37例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3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用SPM2软件处理图像,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voxel-based approach,VBA)组间比较分数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anisotropy,FA)。
结果:患者组FA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的脑区主要包括: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左侧楔前叶、右侧枕中回、左侧楔叶(未校正,P<0.001)。患者组的左侧楔前叶FA值与CFT-延迟回忆成绩呈显著正相关(r=0.334,P=0.043),右侧额上回叶FA值与数字广度测试成绩呈显著负相关(r=-0.372,P=0.023)。
结论: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多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完整性受损,可能是该类患者视觉情节记忆和短时注意功能异常的神经病理基础。
第五部分老年抑郁症恢复期认知损害与静息态脑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认知损害是否关联。
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检测静息状态下38例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与患者相匹配的32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脑功能活动,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利用ReHo方法分析fMRI数据,用SPM2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P<0.001,未校正)。
结果:患者组的ReH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脑区有右侧顶下小叶和右侧中央前回,未见患者组的ReHo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脑区。患者组的右侧顶下小叶ReHo值与CFT-延迟回忆成绩呈显著负相关(r=-0.343,P=0.035)。
结论: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某些脑区的活动异常,这可能是该类患者视觉情节记忆的神经病理基础。
第六部分老年抑郁症恢复期多模态影像学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不同模态影像学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同时完成3D、DTI和静息态fMRI的35例RGD患者和30例对照组受试者的各模态影像学结果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RGD患者右侧顶下小叶灰质体积与其Reho值并无显著相关性(r=0.156,P=0.371),而右侧额下回白质体积却与右侧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前回Reho值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86,P=0.022;r=0.579,P=0.000);患者组的左侧楔前叶FA值与右侧顶下小叶Reho值呈显著负相关(r=-0.400,P=0.017)。
结论:恢复期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的异常,而且异常脑区之间存在着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