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世界信息流的传递大量集中,现代世界正由工业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人们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喧闹拥挤的城市中心繁华地带,为了使悠闲地土地更多地容纳所需的大量办公场所,办公建筑不得不向高空发展,在短暂的百年高层建筑历史中办公及信息办公建筑创建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因此,高层办公建筑成为当今办公建筑形式的主流。北京市作为祖国首都,不仅是全国人口最主要的密集区,更为重要的是高层办公建筑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北京市高层办公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十分具有代表性。
本文通过对能耗调查研究领域文献、书籍的搜索,发现国内外现今对高层办公建筑能耗调查角度及使用的检测手段基本还以电量调查法以及软件检测法等方法为主,大多都是从间接的角度分析进行的。无论是对于电量调查法、软件动态模拟还是对设备运行系统实地检测并进行参数的分析方法,然而并没有从建筑本身,使发生在建筑的围护结构上面的问题直接显现出来。
除此之外,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由于人为因素是较为主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此种因素的调查会存在相当难度。因此,本文所选取的红外调查研究方法与问卷调查法,一方面在不损坏建筑体的基础上,对围护结构本身做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填补目前的研究空白,另一方面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
本文作者利用近两年的空调、采暖期,采取利用红外热像仪、热舒适仪等仪器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崇文区、海淀区等区多座高层办公建筑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数据结果包括红外热像光谱图、实地拍摄照片、调研手记数据、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本文基于这些调研数据结果,从高层办公建筑围护结构热缺陷种类(如热桥热缺陷、渗透热缺陷等)、开窗率统计、办公人员管理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
其中,对于热缺陷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在围护结构热量传递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这三种基本方式。导热传热易出现“热桥”、“设备接触”等热缺陷;“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这两种对流方式,在建筑围护结构中,易表现为墙体的局部渗透、窗与墙之间的相互渗透等热缺陷;而辐射传热,易造成“材料性能”、“表面肌理”等热缺陷。之后,通过实例调查,统计出每种热缺陷类型在高层办公建筑在不同围护结构类型中出现的数量及比例情况。
对于开窗率问题,本文分别于冬季和夏季对北京高层办公建筑进行观测调查,一次在冬季,共选取了五线沿街区域。本文分别为复兴门外大街东侧的沿线楼群、复兴门内大街南侧的沿线楼群、东三环东西两侧的沿线楼群和建国路南侧的沿线楼群。另外一次在夏季,选择了从SOHO现代城至环球贸易中心等19座高层办公建筑,以及从安贞大厦至鼎好大厦等17座高层办公建筑。
对于办公人员管理方面,本文将会以调查问卷形式,对高层办公楼中近100家公司进行室内调查。根据高层办公建筑室内使用的是中央空调,内部各室内都安装有可控制温度、风量的两个旋转按钮,同时对办公人员询问开启时间,故从室内开启温度、风量以及开启时间这三方面收集数据,统计出办公室不符合节能标准的比例情况,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比例。
同时,本文从实际施工应用层面,进一步针对北京市高层办公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的缺陷,就外围护结构施工问题做出改良建议。除了这些内容,同时还对人为因素进行调研,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在办公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性得提出一个更为合理的办公环境管理模式。总而言之,由以上所统计的三个角度统计数据,进而从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管理角度针对性地提出改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