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砂岩能量演化规律及声发射特征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种地下工程的开展,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在许多地下工程的建设中岩石及基础常常会受到反复加卸载的作用,研究岩石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以枣庄市柴里煤矿的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加卸载路径,对砂岩试件进行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对比了砂岩在不同循环加卸载路径下的强度特征,变形特征,能量演化及声发射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单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砂岩的力学特性,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砂岩进行三种不同路径下的加卸载试验,即分级循环加卸载、变下限分级循环加卸载、等值循环加卸载,得出循环加卸载对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均有强化作用。在分级循环加卸载(方案B)和变下限分级循环加卸载(方案C)路径下,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相比单轴压缩试验分别提高26%和10%;弹性模量分别提高4%和2%。泊松比分别提高14%和10%。(2)不同的循环加卸载路径会影响岩石的力学特性。对比分级循环加卸载(方案B)和变下限分级循环加卸载(方案C),方案B下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均比方案C提高14%、2%和3%。(3)岩石在经历反复加卸载作用后应力应变曲线会形成滞回环,滞回环的面积代表塑性变形的累积,表示耗散能的大小;三种循环加卸载方案下,试样产生的耗散能均与循环次数成正相关,砂岩最终循环产生的平均耗散能值是最初加载时的2-23倍。(4)当循环加卸载次数相同时,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比变下限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条件下产生的滞回环面积更大,释放的耗散能更多。砂岩在方案B加载下产生的耗散能大约为方案C的16倍。原因在于分级循环加卸载路径下产生的塑性变形更大,对岩石的损伤破坏更严重,岩石用于产生塑性变形和内部损伤的耗散能更多。(5)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声发射事件率的变化可用来表征岩石从初始加压至破坏的过程,岩石在压密阶段所产生的声发射事件率约为80个/s;弹性发展阶段产生的事件率保持相对稳定,约为20个/s,当试件进入非稳定阶段时声发射事件数突然增多最大可达25000个/s。等值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加卸载循环次数相同时声发射事件率与应力值大小正相关,加载值为25MPa、35MPa、40MPa时,加卸载过程中产生的平均声发射事件率分别为3000个/s,4500个/s和12000个/s。(6)Felicity比值可用来判定岩石的受损伤程度,Felicity比值越小表明岩石的损伤积累越多。两种循环加卸载条件下Felicity比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减小,方案B中砂岩的Felicity比值由初次循环的1.381减小为0.409;方案C下Felicity比值由初次循环的1.333减小至0.964;分级循环加卸载路径下岩样最终破坏时的Felicity比相对较小,表明砂岩在分级循环加卸载路径下比变下限分级循环加卸载路径下受到的损伤更严重。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类岩石材料粒径大小与其力学特性及声发射特征的关系,采用3组不同粒径(0.13-0.16mm、0.61-0.73mm、1.21-1.75mm)的石英砂作为骨料,制备了3组不同粒径的类岩石材料。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BL)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胃肠外科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3名胃肠外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月1日~11
癌症不仅是目前人类首要的致死原因,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仅在2018年,全球范围内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近5万人被确诊患
基于潲水油理化特征,研究了双氧水、白土对潲水油脱色后的吸收光谱,建立了光谱法监控对潲水油进行双氧水氧化和活性白土吸附脱色的新方法。研究表明,25.0g潲水油中加入3.0mL双氧水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运动,从而由课程决策权问题引发了深层次的教师专业性的讨论,本研究结合具体的历史情境,分析了标准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性的
目前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首选修复方法是种植义齿。近年来,“口腔种植学”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许多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这对“口腔种植学”快速发展起到了
高效性、轻型化是未来单体太阳电池的发展方向。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制备高效Ga In P/Ga As/Ge正向晶格匹配三结砷化镓外延片,先采用机械磨削方式减薄到一定厚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对各药物干预过程中大鼠晶状体的改变,用裂隙灯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空白对照组大鼠
通过水热方法获得了2个镍配合物:[Ni(3,3′-dpdc)(dpp)]n(1),[Ni(2,2′-dpdc)(phen)(H2O)2]n(2)(3,3′-H2dpdc=3,3′-联苯二甲酸,2,2′-H2dpdc=2,2′-联苯二甲酸、phen=菲咯
本文主要从露酒的国家标准和国内外露酒的种类等入手,探讨和分析了露酒的色泽、香气、口味、酒体、功效成分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