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城市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因环境的恶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引发新的健康问题。如何营造健康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和医学的显著特征。以“天人合一”整体观为核心思想的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健康状态与其所依附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维护自然稳定和人类活动向自然聚集的天人耦合关系是解决人类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维护自然稳定是人类健康的前提和基础,活动贴近自然是应对当前人类疾病谱改变和传统生物医学局限性的康体途径。 城市滨水区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城市边缘区。在边缘效应下,这里既具有丰富且活跃的自然过程,也是人类聚居的首选,是人与自然耦合的优势地带和关键节点。城市滨水空间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载体。其形态结构和功能布局影响并决定着城边水和城中人的耦合关系。基于此,结合城市滨水区水陆交错的边缘属性和边缘效应,剖析了城市滨水空间塑造在实现天人耦合关系中的优势性和作用机制,并分别对基于自然稳定和活动聚集的城市滨水空间特征进行解析。自然稳定方面,主要从空间形态和功能角度探讨了在保证水域自身生态质量和疏通与城市生态系统联系方面滨水空间所应具有的空间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活动聚集方面,从城市滨水空间自身的环境品质、功能形态以及与城市的联系角度对城市滨水空间特征及其表现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根据归纳出的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空间特征,分析了兼顾双重特征的空间塑造的设计观念和主要原则,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城市设计策略。结合吉林市松花江沿江两岸城市设计项目对上述论点进行实践探索。 论文提出了天人耦合的概念,并从自然稳定和活动聚集的康体功效剖析了天人耦合的健康内涵;根据天人耦合的健康内涵,以新的视角分析了城市滨水区的耦合优势,提出滨水区具有双重边缘属性,总结了基于自然稳定和活动聚集的城市滨水空间特征;基于天人耦合的理念,兼顾双重空间特征,提出了滨水空间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可行的城市设计对策。旨在促进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滨水区空间塑造以及维育自然、贴近自然的健康人居环境构建,实现滨水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活动的整体融合和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