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始于东亚经济增长奇迹之后,1970~1995年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在人口转变过程中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较快增长而实现了人口红利,并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能力与储蓄水平,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奇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出现了一定的衰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较快的实现了西方国家历经百年才实现的人口转变过程,即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的人口红利时期。这一时期人口红利效应创造了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增长率实现快速的发展,因而被称为“中国奇迹”,但是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转变,这一红利正在发生着变化。本文是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及2013年中国统计局发布的人口增长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增大、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背景之下,以人口转变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人口红利理论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运用调整后的索洛斯旺理理论模型对劳动力供给、资本形成、人力资本积累及劳动力配置四个因素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其次从劳动力供给、储蓄及人力资本积累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1995-2012年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确实存在一定的作用,且东部地区的人口红利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并对比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对GDP的贡献度;最后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加快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区域流动、全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创建老年人口就业机会和渠道、制定和实施积极的人口生育政策,为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我国尚余的人口红利的同时也为应对人口负债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