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工程菌高效合成新型航空燃料EIZ及多种化学品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及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关注,可再生生物能源和化学品的开发越来越成为当前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的研究热点。本文开展酿酒酵母代谢工程改造合成新型生物航空燃料epi-isozizaene(异四甲基三环十一烯)和重要化学品(7-脱氢胆固醇和S-腺苷-L-甲硫氨酸)的研究,对新型航空生物燃料及相关化学品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Epi-isozizaene(EIZ)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航空燃料。在工业酿酒酵母中导入含epi-isozizaene合成酶基因的高拷贝2μ质粒,成功实现了epi-isozizaene的生物合成。进一步采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酿酒酵母中通过置换启动子动态调节ERG9表达的方式,以海洋石花菜水解液为碳源条件下,将epi-isozizaene生产水平提高51%,达到了80.76 mg/L。接着依次对酿酒酵母关键中间体FPP的旁路代谢途径中的基因LPP1和DPP1进行敲除,并同时整合FPP上游合成通路的多个基因,极大地提高酿酒酵母工程菌的合成能力,epi-isozizaene产量达到了228.82 mg/L。最后,在10 L发酵罐上开展补料发酵工艺研究,并结合正十二烷的原位萃取,结果表明,经64 h发酵后,细胞干重可以达到134 g/L,epi-isozizaene积累达到2.99 g/L。进一步研究了酿酒酵母代谢工程改造生物合成其它重要化学品的可能性。通过分析维生素D3和羟化VD3的化学合成途径,结合酿酒酵母内源性的生物合成途径,开展了酿酒酵母代谢工程改造合成7-脱氢胆固醇(7-DHC)和25-羟基-7-脱氢胆固醇(25(OH)7-DHC)的研究,以期实现酿酒酵母合成VD3和羟化VD3的目标。首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依次敲除了工业酿酒酵母麦角固醇合成途径中的ERG5和ERG6基因,然后同时对胆甾-5,7,24-三烯醇上游的18个合成基因进行强化表达,最后将异源甾醇-C24-还原酶基因导入,获得工程酵母菌HD-DHC002,最终实现了7-脱氢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进一步通过启动子的优化,以ENO2p为启动子,含单拷贝表达质粒的工程菌可合成较高水平的7-DHC,产量最高达到0.11 mg/L。最后,通过大幅度增加含甾醇-C24-还原酶质粒拷贝数,在摇瓶中7-DHC的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达到69.9 mg/L。最后,在10 L发酵罐中,利用无机盐培养基进行补料培养,经过64.5 h培养,酿酒酵母工程菌细胞干重最高可达134.8 g/L,7-DHC达到2.46 g/L,这是迄今为止文献中的最高报道。为了实现酿酒酵母生物合成25-羟基-7-去氢胆固醇,开展了具有羟化能力的微生物筛选工作。首先以有机污染土壤样品为筛选对象,成功筛选到一株可以25位羟基化维生素D3的细菌zju4-2,经过形态及16S r DNA鉴定分析,确定其为蜡状芽孢杆菌。通过对助溶剂系统和转化条件的单因次和多因次试验,获得了最优的转化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在5 L发酵罐上放大转化体系,经过60 h转化,25(OH)VD3浓度高达830 mg/L,得率达到41.5%。这一研究不仅获得了极有可能存在7-脱氢胆固醇羟化酶基因的微生物菌株,而且本身这一转化新菌株和新技术比相应的化学方法具有多种优点,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另外在筛选过程中,也发现实验室保藏的链霉菌748具有羟化7-DHC合成25(OH)7-DHC的能力。以上这些工作为今后酿酒酵母代谢工程改造直接合成25(OH)7-DHC奠定了良好基础。在酿酒酵母合成生物燃料EIZ和化学品7-DHC中都能合成一定量的S-腺苷-L-甲硫氨酸(SAM),这为酿酒酵母代谢工程改造合成生物燃料联产多种化学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本实验室前期酿酒酵母高产SAM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如何控制培养过程中主要杂质5’-腺苷甲基硫丙胺的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导入含有SAM脱羧酶的质粒,构建重组菌,以L-甲硫氨酸为底物进行体外催化后,制备了高纯度标准品,并成功用于酿酒酵母工业化生产SAM的质量品控。总之,本论文围绕酿酒酵母代谢工程改造合成生物航空燃料EIZ并联产多种化学品的研究方向,实现了新型萜类航空燃料EIZ和多种维生素D3前体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合成,并且对这一方向相关的若干代谢途径和品质控制的探索性研究取得了若干初步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明确静脉激素冲击联合甲氨蝶呤和单纯静脉冲击在治疗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中的作用,对比二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制定中重度活动期TAO治疗规范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同时,比较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该指标在激素治疗前后的差异,为TAO提供分期分级和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确诊TAO的患者共125例
研究背景与目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类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为基本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病,主要的病理生理学表现为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和动力性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根据是否存在LVOTO,将HCM分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以及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手术是解除难治性LVOTO的金标准,但对于HOCM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治疗策略一直存在争议。本课题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本心
目的1.研究PLEK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2.研究PLEK2对胆囊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并在体内进一步证实PLEK2对胆囊癌转移的增强作用,为临床寻找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实验基础。3.探讨PLEK2促进胆囊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1.从医院收集6对转移的胆囊癌和癌旁组织制成m RNA表达谱芯片,从表达升高最明显的20个基因中,我们筛选出PLEK2基因。扩大样本到10对转
面部表情识别属于模式识别领域的一种特殊且广泛的应用。面部表情存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所以结合表情纹理变化信息的动态表情识别具有重大意义。双流卷积神经网络是常用的动态表情识别模型,但其两条支路提取特征的过程相对独立,无法充分建立支路之间的联系,所以该模型仍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近年来,不同形式的注意力机制被引入卷积神经网络中,可以赋予网络对特征非局部学习的能力,为图像分类等任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
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5G毫米波天线的研究也日新月异,毫米波天线拥有极宽的频段范围,这给设计体积小、重量轻和模块化的超宽带天线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超宽带天线早期常用于军事雷达方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在民用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超宽带天线在整个通信领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研究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恒定的相位中心、稳定的辐射性能以及较高的增益的毫米波超宽带天线意义重大。本文首
目的:内皮损伤和巨噬细胞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巨噬细胞吞噬过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激活成为泡沫细胞,放大炎症反应,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在内皮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特殊类型干细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的EPCs存在功能障碍。小檗碱(BBR)是中国传统中药黄连的重要成分,具有降脂和抗炎等作用。本研究将从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和改善EP
慢性炎症在肝细胞癌(HCC)中起着中心作用。然而,肿瘤肝细胞在肿瘤相关炎症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发现Miz1可以不依赖其转录活性限制肝细胞驱动的炎症,从而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Miz1蛋白的表达在HCC小鼠模型和相当一部分肝癌患者中下调。肝细胞特异性的Miz1缺失产生一种特异性的肝细胞亚群,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使肿瘤浸润巨噬细胞向促炎表型转化,促进DEN/CCl4或STZ/H
近年来,对抗样本的出现威胁着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针对对抗样本攻击及防御方法研究成为了深度学习领域极为重要的课题。对抗样本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术研究领域,更会对实际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关乎民生的金融领域在线支付人脸识别技术,可能会因为对抗样本的存在,给交易双方带去巨大的安全隐患。本篇论文将针对人脸识别系统,深入研究人脸识别场景下对抗样本的攻击能力和迁移能力,全篇由以下两组研究要
背景与目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全世界约有7 100万人感染HCV,这些感染者具有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乃至因此而死亡的风险。HCV也具有泛嗜性,广泛累及肝外多系统多脏器。中国是感染高发区,疾病负担沉重。目前中国指南推荐的慢性HCV感染抗病毒治疗方案有2种:(1)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egylated interferon
随着国家环保监管的日趋严格,垃圾焚烧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垃圾焚烧烟气中不仅有NOx、HCl、SO2等无机污染物,还有剧毒的二噁英类物质。《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将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排放标准限定在0.1 ng TEQ/m~3。目前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的排放控制主要是活性炭喷射与布袋除尘相结合的方法,而该种方法仅仅实现了污染物的转移,并没有将二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