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民族的融合,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国各地区均形成了独特的古镇聚落,其独特的外部街巷空间以及同气连枝的民居建筑作为古镇聚落的灵魂所在,具有很高的保护开发价值。然而,目前许多古街区在短视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对其进行破坏性的建设,而这些盲目的建设造成古街传统空间和风貌的丧失。另一方面,特色民居建筑同为古老街区的灵魂所在,由于其原始的空间形态和老旧的建筑构造与现代生活产生种种矛盾,也正经历一场破坏性的变革。因此,通过科学的分析把控,结合古镇的原始风貌对我国民俗街区的空间形态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变得尤为重要。陕南石泉县古城区内的主干道为一条保存尚好的明清风貌古街,即老街,老街两侧巷道连接有古城区内的特色合院民居,街道与民居建筑均具有较高的保护与开发价值。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对于历史街区保护研究方面的原则、法律的提出与建筑师的理论探索以及相关实例设计进行分析,明确历史街区保护的方式应以“完整性”的设计思维进行保护、开发,以此为基础,结合城市设计理论,较为系统的研究并阐述了老街及特色民居古院落空间形态的形成、营建、以及演变的过程,分析其空间形态演变的外因与内因,为对其空间的保护与改造提供逻辑依据,并对其空间特征由宏观至微观进行详细分析,将老街与院落式民居中影响空间特质的因素进行梳理总结,挖掘其空间设计的可控性因素。最后,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与城市设计原则、文化背景与自然环境特征,按照“先搭建再建设”的逻辑顺序,提出老街及民居古院落的空间保护与开发策略。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提出问题并介绍问题,阐述本文所研究课题的意义、目的、方法、框架等,并介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第三、四、五章节为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其中第三章概述石泉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并介绍老街及民居古院落的空间形态演变过程;第四、五章对老街和特色民居古院落进行调研,并根据空间形态的构成因素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第六章为解决问题,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第七章为结语,探索未来老街及民居古院落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