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血栓性疾病是目前常见的多发病,不但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劳动功能丧失和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发现和丰富抗血栓药物是一项有意义的医学研究。龙血竭系百合科龙血树属植物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的含脂木材经提取得到的树脂,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挥发油、酚类、强心苷、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主要包含龙血素A和龙血素B。随着我国龙血竭资源的开发利用,龙血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从中分离出有效活性物质、制成新的剂型,充分发挥龙血竭的效用,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发挥龙血竭的作用,并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龙血竭至今仍有药理活性不清楚,作用机制不明确,质量标准也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选择龙血竭中的主要成分龙血素A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龙血素A对大鼠血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目的:探讨龙血素A的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血栓模型,分组给药,通过研究龙血素A对大鼠不同指标的影响,探讨龙血素A的抗血栓功能。具体方法为:建立动静脉旁路血瘀模型,通过测量血栓的湿重、干重和血栓抑制率,研究龙血素A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通过测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研究龙血素A对大鼠体外凝血功能的影响;建立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和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电泳指数等指标,研究龙血素A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建立急性血瘀大鼠模型,通过测量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抑制率,研究龙血素A对大鼠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的影响。用药物或溶媒预孵育洗涤血小板5min,将各组血小板聚集后裂解,免疫印迹法蛋白半定量分析,观察各组对P-AKT(Ser473/474)的影响,并分析各组结果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至少重复三次。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各组结果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龙血素A高、中、低剂量以及阿司匹林会降低大鼠体内和体外血栓的湿重、干重(p<0.05),龙血素A对血栓的抑制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p<0.05);2、龙血素A三种剂量和阿司匹林均能够延长大鼠的APTT(p<0.05),龙血素A高、中剂量和阿司匹林能够延长大鼠的TT(p<0.05),高剂量龙血素A和阿司匹林组能够延长大鼠的PT(p<0.05);3、不同剂量的龙血素A和阿司匹林能够不同程度上降低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p<0.05),但对红细胞电泳指数的增加并不明显(p>0.05);4、不同剂量的龙血素A和阿司匹林对降低血小板粘附功能的作用不强(p>0.05),但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p<0.05)。5、龙血素A能明显抑制胶原刺激的AKT的磷酸化(p<0.05)。结论:龙血素A能够抑制大鼠体内、体外血栓的形成,延长大鼠的体外凝血时间,降低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龙血素A抗血小板聚集,可能通过龙血素A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