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清末,湖北省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教育示范省”。然而,到了民初,湖北教育却有所下降,主要还是因为政局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政局较为稳定,经济逐步发展,就为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湖北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直接统治的区域,其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从教育管理、经费、教师及学生四个方面探讨湖北小学教育,以便了解民国时期湖北小学教育发展状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省在遵照教育部“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前提下也制定了本省小学教育的实施方针,主要还是围绕小学教育的扩充与整理,以整顿复兴本省小学。此期间本省小学类型多样,主要有完全小学、初级小学、试验小学、中心小学、联保小学、简易小学、短期小学,进一步解决了当时的失学问题。与此同时,还加强对小学的视察指导,以便更好地管理各小学。就经费而言,湖北省财政拮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但就小学教育经费投入来说,却已经超过了本省中等教育,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可见当局对小学教育的重视。而各小学校经费来源不同,省立学校经费以中央及省款补助为主、各县小学经费主要为地方自筹,在经费分配上,各校经费主要开支为教师工资、办公费次之。湖北省小学中,以完全小学经费最为充裕,其教师也主要由教育厅分派优秀师范学校毕业生,各县区小学师资则较为复杂,师范毕业者所占比例较小。为更好的管理教师,对教师的薪资、任用、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对教师进行考核,为其提供进修机会。但总体来说,省立小学教师待遇优于县区教师,生活尚可维持,还时有结余,较偏远地区的教师生活则难以维持。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其数量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学校对学习的课程做了详细的规定,为策励学生勤学起见,举行国语学科竞赛及各种测验;为考查学生成绩,举行毕业试验。为了促进湖北省小学的发展,当局还是尝试了一系列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加强了对小学的管理,还进一步促进了各县教育的发展。但又因“错综复杂的教育行政”、“教育界之明争暗斗”及“经费拮据”,致使湖北小学教育并没有产生“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