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多孔介质内自然对流传热模型及其数值解的非线性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chl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实验测试及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热负荷加载方式、长高比、材料比例不同时两层多孔介质内热流耦合对流传热解的特性研究。根据实验值及数值解,提出了利于强化和削弱传热的实验模型和实验条件;分析了非线性特性受材料比例影响规律,并计算出不同材料比例下的分叉及震荡所对应的临界Ra_c,Ra_b;提出了两层多孔介质热流分层现象,并指出两层骨架的参数变化对解的影响,结论可重新规划热流值分布,实现热流分层目的,为局部削弱或强化传热提供参考。首先,通过实验探究了模型热加载方式、模型的长高比及模型材料比例对解的影响。实验表明:水平热加载时两层多孔介质内温度随时间延长最终趋于稳态值,底部热加载时两层多孔介质内温度随时间呈非稳态震荡;两层多孔材料中高导热系数材料所占比例越大,内部测点间温差越小;当同采用水平热加载方式时,长高比为1/4比长高比为4的两层多孔介质内部测点温差小;接触面处测点温度受高导热系数材料影响更大。其次,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热加载方式、长高比及材料比例对解的影响。数值表明:水平热加载时,长高比为4的两层多孔介质对流传热能力(?)较小,长高比为1/4时对流传热能力(?)较大;长高比为4时,底部热加载的两层多孔介质换热能力(?)远高于水平热加载时换热能力(?);底部热加载时整体解表现出非线性震荡,初始场不同将导致非线性静态分叉,材料比例是静态分叉及震荡所对应临界Ra_c,Ra_b:的影响因素:H_b=2:1时,Ra_c=20.625,Ra_b=31.875;H_b=1:1,Ra_c=23.125,Ra_b=40.625;H_b=1:2时,Ra_c=40,Ra_b=45。高导热系数多孔介质(导热区)所占比例越大,即H_b越大,静态分叉及震荡所对应的临界Ra越小,对初始场越敏感,越早表现出分叉、震荡等非线性特性。再次,提出两层多孔介质骨架接触面处存在热流分布分层现象,并计算出骨架孔隙度和颗粒直径差异是造成热流分布分层原因:骨架的孔隙度差异对热流场数值解影响最大,颗粒直径差异对热流场数值解影响次之,且孔隙度和颗粒直径的差异对速度解影响最明显,对温度解影响次之,其中,颗粒直径、孔隙度改变温度场方式为利用热流耦合作用通过导致流场突变进而导致温度突变;骨架密度、比热容差异对热流场数值解始终无影响;当且仅当骨架导热系数差异大到一定程度时,导热系数对热流场数值解才会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和空间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在交通、金融、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LBS在给人们生
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上,研究了燃用F-T柴油和生物柴油时,不同主后喷间隔对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总碳氢和烟度排放的影响规律;同时,考察了不同主后喷间隔条件下排气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政府机关、企业与研究机构每天都要产生和处理的数据规模已经达到TB级乃至PB级。虽然Hadoop的出现解决了大数据在多台计算机上的可靠存储和处理问题,但
在上世纪多传感器提出及发展后,图像融合技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极大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广泛。进入到新世纪后图像融合更是成为了热门的研究课题。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通过体外高频磁场作用,由体内物质向周围环境辐射能量产生信号实现的。主要优点为:离子化放射对脑组织无放射性损害,也无生物学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
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已经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如智能视频监控、智能交通、虚拟现实等,然而在应用场景中的旋转、姿态变化、遮挡以及运动模糊等诸多干扰给目标检测与跟踪带
卫生事业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不仅关系人民健康,而且关系居民幸福。我国一直关注卫生体制改革,重视卫生事业投入,也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依然存在卫生投入不足
随着社交网络、推荐系统、生物信息网络和web网页等领域的应用快速发展,大量的数据被建模成图以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为了满足图数据应用对数以千万甚至上亿顶点数量的图数
随着高清视频技术的发展,各类高清视频设备极大的丰富,包括高清电视、高清播放机、高清机顶盒等,并得到了极大地普及。高清视频分量信号是高清视频传输、采集和显示的信号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