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但当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时不仅影响PD治疗效果,而且反复发生的PDAP会引起腹膜功能的障碍,最终导致无法继续采取PD进行治疗,严重者可危及生命。PDAP的发生可由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和真菌引起。临床感染中以G+菌和G-菌感染为主。研究目的调查由G-菌与G+菌所致PD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并分析导致PDAP感染的细菌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共236例PDPA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G-菌组56例(23.7%)、G+菌组180例(76.3%);同时选择236例进行PD治疗未发生PDA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原则是分别与G-菌组和G+菌组主要诊断基本一致,并且在同一时间进行PD治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中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单因素研究发现与G+菌所致PDAP发生有关的因素有:糖尿病(P=0.007)、人为操作(P<0.001)、腹透液有核细胞计数(P<0.001)、腹透液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1)、WBC(P=0.005)、K(P=0.002)、Ca(P=0.021)、PCT(P<0.001)。与 G-菌所致PDAP发生有关的因素有:糖尿病(P=0.005)、肠道感染(P<0.001)、平均透析时间(P<0.001)、透析液有核细胞数(P<0.001)、透析液中性粒细胞数(P<0.001)、WBC(P=0.030)、hs-CRP(P<0.001)、K(P<0.001)、PCT(P<0.001)。将与临床相关的变量和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在调整了糖尿病、人为操作、肠道感染、平均透析时间、WBC、K、Ca、hs-CRP、PCT这几项变量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G+菌所致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糖尿病的OR(95%CI)为1.640(1.010,2.664)、人为操作的 OR(95%CI)为 3.969(2.226,6.137)、K的OR(95%CI)为0.718(0.532,0.970);G-菌所致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平均透析时间的 OR(95%CI)为 2.379(1.261,4.488)、K的 OR(95%CI)为 0.115(0.022,0.602)、Hs-CRP 的 OR(95%CI)为 1.127(1.011,1.257);与 G+菌所致PDAP相比较G-菌所致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平均透析时间的OR(95%CI)为 1.245(1.157,1.339)、人为操作的 OR(95%CI)为 0.329(0.142,0.758)、K 的 OR(95%CI)为 0.484(0.264,0.887),PCT 的 OR(95%CI)为 1.014(1.002,1.025)。G-菌与G+菌所致PDAP的耐药性研究结果:G-菌组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在G-菌感染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G-菌呈逐年上升趋势。G+菌组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低。在G+菌感染中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结论1.G+菌所致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发生糖尿病、人为操作失误,保护因素是K升高。G-菌所致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平均透析时间延长、Hs-CRP升高。2.与G+菌所致PDAP相比较,G-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平均透析时间延长、PCT升高,保护因素是无人为操作失误、K升高。3.产ESBLs的G-菌和MRSA逐年上升。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利奈唑胺可以作为治疗PDAP的临床经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