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为了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蓝海”竞争,外资商业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后,固然压迫了本土商业银行的成长空间,但是也给本土商业银行带来了先进的盈利模式和严谨的风险管理方法,外资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增强本土商业银行的风险免疫力。监管机构逐渐放松利率管制是大势所趋,这一过程将必然对商业银行的已有盈利模式造成严重冲击,中间业务收入的崛起将是新的潮流,而转型的阵痛势必影响商业银行本身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同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渐进式改革,这种方式导致了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极具中国特色,既有历史遗留产物也加入了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而在两者的融合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导致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陡增。因而,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研究逐渐成为显学,学者们尤其注意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和评价研究。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按照风险管理中“识别—分析—评价—控制”的四个步骤对其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的写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财务风险识别。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识别主要基于相关政策文件。(2)财务风险分析。该部分主要是基于银监会网站发布的银行业财报以及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按照财务指标的序列依次分析目前银行业整体及上市商行的经营现状。(3)财务风险评价。采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16家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通过识别财务风险而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提取2012-2014年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并取其均值,采用熵值法计算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得分;根据两者结果运用SPSS17.0软件对其分类并逐一提出改进建议。(4)财务风险控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探讨如何降低财务风险。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熵值法计算出的17项财务指标的权重值都在5%-6.5%之间波动,拨备覆盖率指标的权重最低,每股收益指标的权重最高;(2)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值在0.36-0.75之间波动,主要集中于0.4-0.6区间,其中南京银行的财务风险最小,平安银行的财务风险最大,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平安银行被单独划分为一类;(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16家上市商业银行可以被划分为四类,第Ⅱ类和第Ⅲ类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风险突出,第Ⅰ类和第Ⅳ类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