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保食品安全是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民生的重点问题,也是市场监管部门大部制改革之后的监管重点和难点。食品安全监管中职业打假行为频发,职业打假人的出现也像一把双刃剑,既揭露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又因其牟利性的知假买假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挤占了普通消费者投诉举报通道,也浪费了行政资源,成为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难点之一。以平阳县食品安全监管为角度切入对职业打假行为的研究,旨在探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推动职业打假人转型,提升食品消费市场公众参与,实现合理维权。本研究结合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和职业打假投诉举报处理的工作经历,依托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职业打假行为的研究,总体包含六大块内容。首先,在导论中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然后,对食品安全监管和职业打假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进行陈述;第三部分在结合平阳县食品安全监管中应对职业打假行为的基本情况及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职业打假行为的特点和影响;第四部分是从现实角度研究分析当前监管部门在应对职业打假行为中存在监管部门应对效率低、食品安全监管资源分散及食品行业整体水平不高等问题;第五部分是针对问题挖掘原因主要有当前法律规章不明、群众维权不足及监管力量有限等;最后,针对基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和职业打假行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原因,提出规范食品安全监管中职业打假行为的有效对策建议。本研究重点从监管部门自身以及对职业打假行为的规范、发挥社会共治力量等三方面出发提出对策建议,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一是应该提升监管部门工作效能,通过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应对职业打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及建立部门间和政企间的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二是规范职业打假行为,遏制食品监管中牟利性职业打假行为,通过推动职业打假人转型,使其在法律框架下运行;三是推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行业协会、普通消费者等社会共治力量形成合力起到补充食品安全监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