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对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各自特有的肠道菌群。2、评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体重正常的健康人群(HC)、血糖正常的超重肥胖者(OWO)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进一步以BMI24kg/m2为界分为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组(OOD)和2型糖尿病非超重肥胖组(T2D)。基于OGTT+IRT+CRT试验从多个层面上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整体胰岛β细胞功能。2、收集纳入人群的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分析,评估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变化,筛选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显著差异的肠道菌属以及共生关系的变化。3、将差异菌属与临床代谢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潜在影响的菌属。结果:1、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更明显;2型糖尿病非超重肥胖患者的整体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更显著。2、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下降,两者肠道菌群改变既存在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些有益菌(如丁酸盐产生菌)下降,而条件致病菌(如埃希菌-志贺菌)增加;也存在各自的特定差异菌,如布劳特氏菌主要在超重肥胖中富集,而阿克曼氏菌、乳杆菌却在2型糖尿病中富集。3、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患者肠道菌群的共生关系发生改变。4、肠道菌群与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活泼瘤胃球菌与HOMA-β独立正相关,脱硫弧菌与ISSI-2独立负相关。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度下降,肠道菌群失调,有益的丁酸盐产生菌减少。2、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与肠道菌群改变密切相关。目的:1、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肠道菌群与循环代谢物之间的关联。2、探讨循环代谢物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寻找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潜在影响的代谢信号。方法:1、研究人群分为3组,即健康对照人群(HC)及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组(OOD)和2型糖尿病非超重肥胖组(T2D),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2、收集纳入人群的外周血,进行血清代谢组学检测,筛选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差异的代谢物。3、分析差异代谢物与第一部分差异菌群的相关性。4、进一步分析差异代谢物尤其是色氨酸衍生代谢物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代谢谱发生改变,多种氨基酸和脂肪酸水平异常,尤其是色氨酸及其衍生代谢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减少。2、差异代谢物水平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相关,其中色氨酸、吲哚、吲哚丙烯酸与肠道菌群Lachnospiraceae NK4A136 group、Butyricicoccus和Fusicatenibacter呈正相关,而与Lactobacillus呈负相关。3、色氨酸代谢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密切,其中色氨酸、吲哚与葡萄糖负荷后120分钟胰岛素和C肽水平呈正相关,吲哚-3-乳酸和1-乙酰吲哚正相关于整体胰岛素分泌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色氨酸及其衍生代谢物水平减少。2、肠道菌群影响的色氨酸代谢物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密切。目的:探究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物吲哚是否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产生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1、6周龄雄性db/db小鼠(BKS背景)及同窝野生型m/m对照鼠适应性喂养两周后,db/db小鼠随机分为:(1)db/db组:db/db糖尿病小鼠,普食喂养5周;(2)Indole组:db/db糖尿病小鼠,普食喂养5周,及吲哚干预(50mg/kg/d腹腔注射)5周;(3)B+I组:db/db糖尿病小鼠,普食喂养5周,以及含广谱抗生素饮用水(消除肠道菌群的影响)和吲哚干预(50mg/kg/d腹腔注射)5周;(4)m/m组:对照小鼠,普食喂养5周。2、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干预5周末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PITT)评估糖代谢情况,并空腹采血检测空腹胰岛素及总GLP-1水平。3、胰腺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胰岛的形态结构变化以及α细胞和β细胞的表型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法检测胰岛炎症状态;结肠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LP-1表达情况。结果:1、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物吲哚轻微改善db/db小鼠血糖,尤其是在联合抗生素干预时显著改善db/db小鼠胰岛素敏感性。2、吲哚或联合抗生素干预改善db/db小鼠胰岛的形态学变化,重塑胰岛内α/β细胞平衡。3、db/db小鼠胰岛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加,IL6表达上调;吲哚联合抗生素干预显著减少db/db小鼠胰岛巨噬细胞浸润,降低IL6的表达。4、吲哚干预增加db/db小鼠结肠GLP-1的表达,而血清总GLP-1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1、吲哚改善db/db小鼠受损的胰岛功能。2、吲哚通过减轻db/db小鼠胰岛炎症以及增加结肠GLP-1的表达,发挥改善胰岛功能的有益作用。3、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物吲哚可能是连接肠道菌群与胰岛的重要信号分子。
其他文献
随着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摄像头的日益普及,行人再识别已成为视频智能监控中的关键技术,并在视频侦查、行人跟踪以及行为分析等视觉分析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人再识别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同时间点,跨越不同的摄像头(无视域重叠)检索到目标行人。然而,由于跨摄像头视角变化导致了行人外观图像的低分辨率、多样性、姿势差异以及遮挡等问题,这些因素使得行人再识别模型难以提取鲁棒的特征以及完成有效的特征匹配。本
分布式光伏发电具有清洁环保、布点广泛、成本低廉和可就近利用等特点,已经成为配电网内的主要发电形式之一,也是推动我国能源结构改革和实现“30·60”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为了实现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发电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17年底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政策文件,以推动我国分布式发电市场的建设。近年来,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政策为分
第一部分SARS-CoV-2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研究目的:为了区分COVID-19爆发期间SARS-CoV-2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COVID-19患者病原体检出情况,拟确定呼吸道共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共感染SARS-CoV-2和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筛选来自836人的1523个鼻咽拭子和痰标本,最终纳入了250位被确诊
研究背景及目的: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iopoietin-like proteins 8,ANGPTL8)兼具细胞内及受体介导的细胞外作用,且横断面研究发现ANGPTL8的水平与肾功能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队列研究探究循环ANGPTL8水平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关系。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311名来自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the China Cardiometaboli
金属锂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 g–1)和低的氧化还原电位(-3.04V,对比标准氢电极),因此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中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负极存在锂离子不均匀沉积和界面不稳定的问题,会导致电池有限的循环寿命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实用化测试条件下,即同时满足高面容量、贫液和薄锂的条件时,锂金属负极的多种问题会同时出现,从而严重影响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循环性能。实用化
基于负离子源的大功率中性束注入系统(Negative-ion-based Neutral Beam Injector,N-NBI)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装置(China Fusion Engineering Test Reactor,CFETR)开展高参数稳态运行与聚变能研究的重要辅助系统之一。加速极电源是为N-NBI提供主要能量的核心部件。功率变换级是加速极电源从电网获取能量、调节输出电压并在发生打
微纳结构的光谱辐射特性调控研究是一个结合了材料、物理以及微纳加工的综合学科领域,其在辐射制冷、太阳能海水淡化以及气体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增强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过去的研究表明亚波长微纳结构支持的多种异常电磁响应可以被用来实现微纳结构的光谱辐射特性调控。尽管在微纳结构的光谱辐射特性调控方向做了很多工作,但涉及到如何针对特定的波段实现宽谱带完美吸收,如何在减小加
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由脑血栓引起的脑梗有效治疗时间窗往往限制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当前针对血栓脑梗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和药物溶栓两种方法,前者对患者产生巨大痛苦同时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后者为快速溶栓而大剂量使用溶栓药物,极易诱发出血并发症。因此,开展小剂量用药前提下的快速溶栓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复合磁场操控Fe3O4纳米粒子结合低剂量溶栓药物实现快速溶栓的原理与技术。主要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原发性肺癌的主要类型,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于不能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放射治疗和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放化疗不仅能直接杀伤肿瘤,而且可以通过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以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但是放化疗也会促进肿瘤细胞PD-L1表达,诱导免疫逃逸,削弱治疗效果并最终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本研究将通过药物筛选实验
目的:钛(Ti)及其合金制成的内植入物由于具有出色的机械和生物性能在骨科手术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内植入物骨整合不足往往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无菌松动。巨噬细胞免疫响应、血管形成和新骨生成是影响内植入物骨整合的关键环节,若内植入物持续诱导巨噬细胞促炎性M1型极化,将有损于组织的愈合。仿生纳米结构表面形貌模仿了细胞外基质的纳米形态,其增加的表面积使植入物与相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大为增加。本课题组前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