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外周血病毒载量与听力及预后的关系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人群对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普遍易感,婴幼儿是主要罹患人群。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起病隐匿,容易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也是儿童非遗传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听力损失降低儿童的学习能力,严重危害其健康。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外周血病毒载量是否与听力损失关联及远期听力损失恢复是临床关注重点。目的1.探讨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外周血巨细胞病毒载量与听力损失的相关性;2.观察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巨细胞病毒-病毒载量(viral load,VL)的变化对听力预后影响;3.随访观察系统规律抗巨细胞病毒治疗后听力损失及肝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从2017.01-2020.01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感染科和新生儿科住院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12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为0-6月,平均年龄为1.96月;其中男80例,女40例;合并听力损失35例(男28例,女7例)作为观察组,无听力损失85例(男52例,女3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血生化、TORCH、尿液HCMV-DNA、外周血HCMV-DNA、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符合抗病毒指征予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并对观察组抗病毒治疗后随访3-6月。观察组和研究组外周血病毒载量不满足正态分布,对外周血病毒载量进行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通过t检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巨细胞病毒病毒载量,绘制外周血病毒载量与听力损失ROC曲线。观察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巨细胞病毒载量变化情况。收集的所有数据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性别(男/女28/7,52/33)、出生体重、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2.对照组年龄均值为2.14±0.14月高于观察组1.55±0.12月,起病年龄与听力损失有统计学差异(P<0.05)。起病年龄与听力损失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617,标准误为0.052,(95%可信区间:0.514-0.719),P<0.05。3.观察组外周血病毒载量均值3.54±0.10高于对照组3.16±0.05,外周血CMV-DNA负荷量与听力损失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病毒载量与听力损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标准误是0.053,(95%可信区间:0.600-0.807),P值<0.05,外周血病毒载量在3.473(指数形式2.97×103拷贝/ml)对听力损伤的预测灵敏度57.1%,特异度77.6%。4.观察组35例病例全部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其中20例为高病毒载量,治疗后3例听力恶化,17例听力好转;15例为低病毒载量,治疗后3例恶化,12例听力改善,P>0.05,初始外周血病毒载量高低对听力预后无统计学差异。5.观察组35例抗病毒治疗各阶段外周血病毒载量下降幅度,诱导治疗1周下降最快,P<0.05;维持治疗后下降幅度最慢。6.观察组35例病例抗病毒治疗前后主要生化指标:ALT(234.74±45.25,127.06±28.29)U/L、AST(293.26±50.22,148.97±37.79)U/L、TB(133.54±13.83,88.68±14.66)umo/L、DB(93.29±10.54,64.56±9.34)umo/L、TBA(110.07±12.72,75.27±8.18)umo/L,P<0.05,有统计学差异。经3-6月随访,30例肝功完全恢复正常,4例肝功逐步改善,1例肝功呈进行性恶化,需行肝移植治疗。结论1.婴儿期感染巨细胞病毒外周血CMV病毒载量与听力损失存在关联,外周血病毒载量高于3.473(指数形式2.97×103拷贝/ml)合并听力损失风险明显增高。2.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前外周血病毒载量高低对听力预后无预测价值,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变化并不能显著改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害预后。3.临床符合抗巨细胞病毒指征病例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系统规律抗病毒治疗对肝功、胆红素恢复显著。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前不同频次的表面麻醉剂爱尔凯因滴眼液点眼,在不同作用时间内中央区和旁中央区角膜厚度以及角膜形态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自身对照研究。招募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拟行双眼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50例(100只眼)。将患者的左右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只眼,A组使用爱尔凯因点眼1次,B组使用爱尔凯因点眼2次,2次点眼时间间隔5min。共有5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为爱尔凯因点
第一部分脂溢性角化病在皮肤镜下的新探索目的:研究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的误诊和漏诊病例在皮肤镜下的表现差异,提出新的皮肤镜模式,对少见皮肤镜特征进行分析,尝试补充已有的SK皮肤镜专家共识,进一步探索皮肤镜在SK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138例临床拟诊为SK的患者,先行皮肤镜检查,然后进行病理活检,分析皮肤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2.统计皮
目的分析PM2.5、肠道菌群及妊娠期糖尿病(GDM)三者之间的关联,探讨PM2.5暴露是否通过改变肠道菌群从而影响GDM的发生,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课题组所建立的妊娠代谢性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PMDAPO)研究队列。此队列为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建立的动态前瞻性孕妇队列。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间,进入PM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纤维化是不同慢性肝损伤的常见瘢痕形成反应,如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肝)、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淤胆性肝病。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肝损伤后,肝星状细胞激活并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后者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来源。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先兆。迄今为止,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纤维化依旧是全
学位
学位
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为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放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但GBM易发生放疗抵抗,极大制约放疗疗效。辐射后EGFR通路和NF-κB通路共同激活,促进GBM的DNA损伤修复,引起放疗抵抗。考察不同分子分型GBM临床样本的放疗预后,及其对应细胞系的辐射抗性。同时,研究其辐射后DNA断裂情况、NF-κB效应分子(RELA/p65)及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