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毒品借助这一新型方式往内陆的渗透速度愈来愈快,贩毒案件也愈来愈多,其所面临的审理难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众多针对传统案件的审理方式亟需革新。在这一背景下,立足于案件发生的趋势与特点,在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以我国中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湖南省长沙市,近年发生的几起典型案件为例,对审理的难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与应对策略探析,为禁毒工作的开展以及犯罪行为的预防提供指导。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查阅、数理统计、案例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方法。从网络贩毒案件的现有研究成果出发,立足于此类案件的发生趋势,以及犯罪手段、贩运过程及贩毒人群等特征,结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系列网络贩毒案件所折射的法律关系问题、侦查取证问题、犯罪定性问题、犯罪量刑问题等审理难点,从物流自身漏洞、证据易被掩饰、犯罪过程复杂、罪责轻重裁夺难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审理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全文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结合网络环境下毒品案件发生的严重态势,结合我国法律政策方面的要求,明确网络贩毒案件审理难点与对策研究的现实意义,并对基本方法、基本思路进行构思。另一方面,是对网络贩毒案件相关研究概述:包括对毒品、网络贩毒以及网络贩毒案件的概念认识;并结合国内外对物流领域犯罪问题的研究现状、对毒品犯罪问题的研究方向,以及针对网络贩毒案件的研究内容,认为对网络贩毒案件的研究尚有一定基础,而在审理问题上相对较为欠缺。此外梳理与总结了毒品案件定性与量刑的相关法律规范。这一部分是整个研究的铺垫与启发所在。第二部分是对网络贩毒案件审理的概述。主要是对网络贩毒案件相关概念的解读,以及对网络贩毒案件特点与社会危害性的总结。分析发现,贩毒案件与互联网关联性较强,且这一手段区域化、网络化日益成熟,表现为较为明显的贩运范围广、数量多、成本低;网络贩毒方式主要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互联网为信息交流载体、交易支付平台,并借助物流网络为基本流通工具;而罪犯人群呈现出低龄化、被动化的特征。此外,网络贩毒摧残人类身心健康、破坏社会风气、诱发各类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具象化的案例分析与审理难点总结。结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系列案件,折射出网络贩毒案件存在运输过程复杂、法律关系厘清难;证据易被掩饰,办案人员取证难;犯罪过程复杂,是否既遂定性难;刑罚轻重裁夺,法庭审判量刑难等审理难点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审理难点原因的剖析。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网络物流在寄递环节、查验环节以及提货环节的疏漏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二是作案轨迹难查明、真假信息难分辨这两个方面的侦查取证的难点;三是衍生犯罪混杂以及涉案人员多元化,使得犯罪类型难定性的问题;四是罪责轻重量刑难,主要表现在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主动性,嫌疑人逃避法律处罚的手段越来越多,以及刑事诉讼法的笼统界定,使得部分刑法是否适用存在分歧。第五部分是针对第四部分反映问题而提出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四点意见:一是从源头处罚,规范物流行业减少案件发生,包括加强物流人员思想与行业规范的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寄递实名制、健全物流渠道禁毒法律法规体系、立法规范网上支付交易;二是以技术创新手段革新调查取证方式,通过优化革新侦查理念,依托大数据建立情报共享体系,建立禁毒信息的网络资源库以及提高互联网监管职能;三是多方考查以明确犯罪性质,包括对网络贩毒人员犯罪初衷的多重考查以及综合折算毒品数量并重构其与量刑的关系;四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包括定性毒品标准、数量,以重构其与量刑的关系,健全网络物流渠道禁毒法律法规体系方面。本研究立足于国家现有研究内容及趋势,发现网络贩毒案件的发生特征,并结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系列案件,研判这类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的难点,最终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本文创新点在于从互联网的视角来发现并且解决问题,期望尽可能的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让审理工作更为合理高效,对涉及到的犯罪类型更为有法可循,以期最大可能的避免法律的滞后性,并取得相对前沿的思维防患于未然。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地方社会管理者认识该类案件发生的演变走向,加强地方管理者进行毒品治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此外研究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禁毒事业的进行以及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