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发射后截获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h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型空空导弹实现发射后截获功能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实现该技术后,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导弹迎头探测距离与导弹动力射程不匹配的问题,实现目标进入导弹允许发射包线就可对其进行攻击,提高导弹前侧向作战效能;二是解决载机左(右)侧导弹攻击位于载机右(左)侧目标的问题,消除机身对导引头视场的遮挡,从而可提高导弹的使用效率;三是解决载机内埋发射的问题,未来战斗机都采用内埋方式使用空空导弹,采用发射后截获模式,打开弹舱即可发射导弹。要实现发射后截获技术,必须解决导弹中制导段对目标的截获问题。本文以某红外型近距格斗空空导弹实现发射后截获能力为背景,详细分析了影响导弹中末制导交接班截获概率的各种因素,并建立了导弹系统模型、武器系统各误差环节模型,误差模型包括对准误差模型、数据链信息误差模型、陀螺误差模型和加速度计误差模型,以评估误差对导弹截获概率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详细分析了武器系统各误差环节对导弹发射后截获概率的影响,并据仿真结果,确定了武器系统各误差环节的指标要求,初步形成了武器系统的指标体系,可供工程研制参考。同时,在初步确定的武器系统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发射后截获模式和发射前截获模式两种模式对导弹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发射后截获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导弹性能,尤其是导弹中高空性能,其允许发射区域可提高约65%。由此可见,对于红外型近距格斗导弹实现发射后截获功能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液位测量技术在工业生产、国防科技等领域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早期的液位测量主要采用机械测量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测量系统具有高精度化、信息化、数字化、自
学位
现阶段,供电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电力系统中变电运维的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维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电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