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极性微塑料对吡虫啉的吸附行为与机理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eng20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新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外界环境的负面风险逐步显现出来。“十四五”期间,新污染物的治理被认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微塑料是塑料废弃物在环境物理化学机制作用下降解形成的一种新污染物,其在淡水生态系统的环境行为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全球性生态问题。近年来大多数研究关注非极性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污染及迁移转化,对极性微塑料、可生物降解微塑料以及日常使用的塑料制品衍生的微塑料的光老化行为及其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的关注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两种典型极性微塑料(聚酰胺和聚乳酸)作为不可生物降解和可生物降解的微塑料代表,以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微塑料老化前后对吡虫啉的吸附行为,探究了环境因素(p H、无机离子和腐殖酸)对其吸附行为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极性微塑料的光老化机制及其对吡虫啉的吸附机制。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形状PLA塑料制品衍生的微塑料(粉末、薄膜、碎片)对吡虫啉的吸附行为,探究了制品类微塑料的光老化机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紫外光照老化对吡虫啉在聚酰胺微塑料和聚乳酸微塑料上的吸附具有相反的影响。老化后聚酰胺微塑料对吡虫啉的吸附容量下降了19.22%,而老化后的聚乳酸微塑料对吡虫啉的吸附容量增加了41.18%。这取决于极性微塑料的自然结构及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氢键作用、静电作用和极性-极性相互作用是极性微塑料吸附吡虫啉的主要机理。高p H值和低离子浓度通过改变极性微塑料表面的电荷分布,有利于极性微塑料对吡虫啉的吸附。水中腐殖酸易与吡虫啉吡虫啉形成二元复合物而降低了吡虫啉浓度。(2)塑料制品衍生的聚乳酸微塑料对吡虫啉的吸附容量小于纯品聚乳酸微塑料,其差异主要由微塑料机械强度、亲疏水性、内源有机质强度和与比表面积造成的。塑料制品衍生的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老化速度远低于商业纯品微塑料,粉末状聚乳酸微塑料的老化速度高于薄膜状和碎片状聚乳酸微塑料。粉末状聚乳酸微塑料在UV/H2O2老化初期就出现了聚合物骨架的断裂,而薄膜状聚乳酸微塑料和碎片状聚乳酸微塑料是在氧化后聚合物骨架的断裂,这可能由于粉末状聚乳酸微塑料的氧含量高于另外两种。三种聚乳酸微塑料在经过3个月的UV/H2O2老化后,吸附容量遵循:粉末状聚乳酸微塑料>薄膜状聚乳酸微塑料>碎片状聚乳酸微塑料,主要与微塑料的老化进程有关。综上所述,环境中微塑料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可以通过相互作用改变各自的环境行为,从而对水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本研究对于科学理解极性微塑料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环境行为具有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显著影响北极地区的海陆环境,进而影响北极地区典型污染物的来源、传输与环境归趋。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AMAP)近期发布的AMAP2020评估报告《北极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新污染物(CEACs):气候变化的影响》指出:(1)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冻圈内长期储存的污染物重新释放和再分配,北极地区随人类活动加剧产生新污染物排放;(2)气候变暖增强了POPs长距离迁移潜力,海洋“生物泵”过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
期刊
以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污染物对污水处理厂好氧污泥脱氢酶活性和耗氧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CEP和CTAB对脱氢酶活性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9.20×10-11mol/L和5.30×10-7mol/L;对耗氧速率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3.65%和12.21%。鉴于组分毒性终点值差别较大,采用等毒性配比法分析了TCEP-C
废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对于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开发高效低耗、环境友好的深度处理技术已成为废水再生利用领域的研究重点。高级氧化技术能将有毒有害的难降解有机物高效去除甚至完全矿化成CO2和H2O,在污废水深度处理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绿色环保、高效稳定的新型催化剂制备是高级氧化工艺的重点及难点。研究以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基础,通过掺杂对其改性,
具有持久性、迁移性和毒性(PMT)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正受到世界各国化学品管理机构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也开始关注化学物质的PMT危害特性,并逐步开展潜在PMT物质的筛选及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然而,筛选工具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开展有毒有害物质以及新污染物筛选等工作的重要因素。为服务于我国潜在PMT物质的环境管理工作,本研究基于14 770条数据信息,构建了
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其生态价值十分重要。目前洞庭湖新污染物相关研究比较缺乏,也没有系统的综述进行归纳总结。微塑料和卤代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污染物,搜集历年研究成果,对这2类污染物在洞庭湖的污染水平、分布方式、污染来源进行归纳总结:洞庭湖微塑料污染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其主要来源包括上游输入、居民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湖泊各区域微塑料污染水平差异明显。卤代有机污染物在洞庭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危机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之一。先进的材料与技术为解决缺水问题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基于膜材料的分离技术由于其节能、环保、高效的优点,正被广泛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废水处理、饮用水处理和净化等领域。其中,纳滤膜分离技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实现二价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的选择性截留,被广泛用于污染物去除、资源回收和反渗透前处理等领域。本研究从新型纳滤膜
<正>什么是新污染物?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新污染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这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环境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有四大类:一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是内分泌干扰物,三是抗生素,四是微塑料。这四类界定为新污染物,前提是排放到环境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