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tion)是国内外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用清华大学白羽、樊富珉所修订的台湾学者陈淑慧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为工具,以55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网络使用动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反映自我调节和社会资源的社会心理变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以揭示网络成瘾产生的主要原因,从而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过度网络使用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思路。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高网络成瘾倾向,理科生比文科生、医科生更容易出现高网络成瘾倾向,但未发现本科生和高职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在网络使用动机上存在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生源层次的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因自我肯定动机、匿名交往动机、虚拟社群动机而使用网络;理科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多因自我肯定动机、匿名交往动机、虚拟社群动机而使用网络,文科生更倾向于因社会学习动机和商品资讯动机而使用网络;本科生更多因社会学习动机和商品资讯动机而上网,高职生更多因自我肯定动机和匿名交往动机而上网。
3、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与网络成瘾存在相关。社会学习动机、社会交往动机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肯定动机、商品资讯动机、匿名交往动机、虚拟社群动机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自我肯定动机、商品资讯动机和社会学习动机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4、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存在相关。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自责、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5、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6、大学生网络使用动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相关。通过路径分析发现,消极动机、社会支持和不成熟应对方式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分别作用于消极动机和不成熟应对方式间接预测网络成瘾;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作用于不成熟应对方式后,再作用于消极动机而间接预测网络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