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花背蟾蜍(BuforaddeiStrauch)后肢芽期蝌蚪为实验材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花背蟾蜍蝌蚪变态期角膜发育和角膜诱导过程中Ⅰ、Ⅲ和Ⅳ型胶原在角膜各部分分布及变化情况,并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对Ⅰ、Ⅲ和Ⅳ型胶原进行光密度分析。同时还用透射电镜观察了Ⅰ型胶原在角膜诱导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1)在角膜正常发育组中,Ⅰ型胶原在完全变态期角膜基质中有较高的表达,而Ⅲ型胶原除在上皮层有较强表达外,在基质层与内皮层也均有表达,Ⅳ型胶原在前肢芽期Bowmans膜中有较强表达,也在Descements膜、上皮下基底膜、角膜基质中均有表达,只是较Ⅰ型胶原在完全变态期角膜基质中的表达弱;(2)在角膜移植组中,Ⅰ型胶原在角膜移植后30d,Ⅲ型胶原在22d表达较高,上皮下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移植片开始透明;到了移植后40d,Ⅰ、Ⅲ型胶原表达达到最大值。此时,角膜已基本透明;而Ⅳ型胶原在整个透明过程中的表达趋于稳定,只是在移植后46d略高一些。对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研究表明,在移植后16d,上皮中黑色素颗粒较多,与阴性对照相比,免疫反应较弱;移植后30d,免疫反应较强;而到了移植后40d,移植片中黑色素减少,角膜基本透明,与阴性对照相比,免疫反应很强,这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一致。因此,根据Ⅰ、Ⅲ和Ⅳ型胶原在角膜发育和角膜诱导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胶原在角膜发育和角膜诱导的形态学变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有关报道,我们推测:(1)在角膜正常发育组中,随着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增多,内、外角膜开始愈合,增多的胶原中,主要为Ⅰ型胶原,它是构成角膜基质的主要成分。Ⅲ型胶原除在上皮表达外,与Ⅰ型胶原同时存在,只是表达比例不同。Ⅳ型胶原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同时在角膜基质中也有表达,角膜基质的构建可能部分取决于不同类型胶原蛋白表达比例。(2)角膜移植组,随着表皮移植片的透明,Ⅰ、Ⅲ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加,到基本透明时,Ⅰ、Ⅲ型胶原的表达达到最大值,Ⅰ、Ⅲ型胶原可能在表皮移植片透明为角膜过程起一定作用。而Ⅳ型胶原在表皮移植片透明前表达较稳定,只是在透明后略有增加,因此Ⅳ型胶原可能与表皮移植片透明为角膜过程的相关性不大,而在维持角膜发育及其正常生理功能中起作用。
实验表明,Ⅰ、Ⅲ和Ⅳ型胶原在角膜发育和角膜诱导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误差较小,人为因素大为减少,结果更为准确,有更好的重复性和可比性。图像分析的结果能定量胶原的免疫反应的程度,给我们定性分析胶原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