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国情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资源,是红色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实时体现。红色文化资源以社会主义在中国各地的具体实践历程,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和精神为主要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的重要引领,也是推进其由表及里的必要抓手。以长征、邓小平、朱德、两弹城、5·12汶川特大地震等为例的四川地方红色文化符号家喻户晓,内涵丰富的教育引导价值。而过去近20年,四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引导价值落实研究远不及红色文化资源,尤其在本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其教育引导价值的相关研究还存在较大完善空间。因此,本文以“四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专门育人路径”作为落实其教育引导价值的关键。完善专门育人路径,需注重寻找四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本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挥教育引导力量的最小公倍数。本文从四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构成、育人功能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引导优势出发,结合川内高校的消极融入现状,将“课堂”这一制度化的存在作为完善专门育人路径的最小公倍数,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隐性教育和互联网教育四条育人路径出发,为将四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引导优势融入本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微言。本文共五章,通过文献法、社会调查法和观察法整理一手资料。章节布局如下:第一章,主要梳理研究背景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阐释四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构成和育人功能。第三章,重点介绍四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本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优势。第四章,是四川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本地区主阵地的融入现状及问题分析。第五章,主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完善路径及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