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城市化“三个集中”模式系统研究——奉贤区推进城市化进程典型剖析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条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 形态,但中国的城市化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作为中 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上海,其城市化进程及其相关研究无论对其本身还是 其他地区而言都将是十分重要的。本论文试图在前人对国内外城市化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以上海南郊的奉贤区为特定对象进行上海郊区城市化的“三个集中” 模式的典型化和系统化研究,探索切合实际的城市化方式和途径,以期推进该 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同时探索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论文首先对中外城市化发展脉络和规律进行了背景式的概括描述,进而引 出上海市积极推进郊区“三个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产业园区集 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重要决策,作为一种城市化发展模式,“三个集中” 是解决上海郊区“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历史选择 和创新之路的基本论断。 其次,为了探索和凸显上海“三个集中”城市化模式的特点,又对国内外 城市化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介绍了世界城市化的同步城市化、过度 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等模式和中国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北京、 广东、浙江、苏南等地区城市化模式的基本特点,从中获取可资借鉴的素材。 为了建立了一个扎实的研究基础和平台,对上海城市化新模式——“三个 集中”的概念本身作了系统研究。从“三个集中”的缘起、意义、内涵以及“三 个集中”的三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方面作了具有开创性的理论阐释。 以奉贤区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历史、现状和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 胁)分析入手,对奉贤区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行整体扫描后得出其未来城市化道 路的必然选择是“三个集中”,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口、产业、土地三个方面分 别深入地探讨了实施“人口集居”、“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可能途径。 最后,对奉贤区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的一些基本作法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城市化、模式、“三个集中”、上海、奉贤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住区是我国21世纪住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拥有充分的实践基础和广泛的发展前景.论文针对我国现阶段(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住宅建设发展的现实状况,结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大量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城市里发生的历史和与该城市相关的传说、故事,曾经通过地表建筑和场所的营造—即本论文所谓的历史和传说在地表的物化,对
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域综合环境,对当时当地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形态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论文认为,这个地域综合环境就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在内的三
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关中城市群的加速建设的背景下,作为“关中—天水”城镇体系的次核心城市——杨凌提出了建立“中国农业硅谷”的目标。然而老城区因年代久远,出现物质性老
西安东大街自上世纪初形成以来,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西安最著名的商业街道,也是明城区内唯——条未进行大规模拆迁和改造的轴线大街。在其时尚、流行、多变而又少有传
近1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具有“硬发展”的特征,即1)以“增量”为目标,忽视发展的高成本;2)政府过分强调用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3)经济、社会、环境发
当代城市中普遍存在建筑尺度过大,建筑空间不人性化的问题.这样的现状是由时代发展中的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种单一尺度大型建筑的造型和空间虽然满足了当代城市中的一些功能和
本论文从郊区化的概念入手,系统论述了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的研究脉络,揭示了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注意借鉴、分析和吸收国外郊区化住宅的经验、教训。论文选
资源型城市是指“随着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当前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主要分布在山西、辽宁、黑龙江、宁夏、陕北等地区。
在建筑中,围护结构的蓄水热量传递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建筑围护结构通过热湿传递过程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提高室内舒适度,减少建筑能耗.在南方很早就有蓄水屋顶、植被屋顶,攀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