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提琴演奏实践中的民族化因素

来源 :四川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提琴是西方艺术音乐中提琴家族中最为重、使用最广泛的弓弦乐器。小提琴传入我国的时间可追朔至清代康熙年间,然而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该乐器才随着专业化的器乐演奏教育体系之建立而逐渐广泛地应用于日常音乐演奏与娱乐生活中。建国以来,我国小提琴音乐艺术之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建国初期以“走出去、请进来”为发展战略,不仅公费遣派青年学生到国外学习小提琴演奏,同时亦聘请国外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来华讲学以提高我国小提琴专业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文革”后的二十年,是我国小提琴音乐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小提琴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带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小提琴作品,由于音乐创作的导向引发了小提琴演奏技巧民族化、本土化的深入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技术在中国现当代作曲家作品中的广泛运用,我国小提琴演奏实践的技术性、技巧性亦凸显出多样化的中西融合特点。本文拟以“小提琴演奏实践中的民族化因素”为题,透过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风格作品中小提琴演奏实践技术要点与难点的分析,试图对我国当代小提琴演奏中民族化演奏技术技巧进行深入总结与归纳,并结合中国音乐的基本特征,针对不同音乐片段的不同演奏技术技巧提出相关的具体操作、训练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小提琴演奏实践之民族化因素的理论阐述。本文分为三个主要章节,首先在第一章中正对小提琴的基本性能,演奏一般技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介绍。其次,作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在第二、三、四章中笔者将小提琴演奏实践中的民族化因素具体地分为三个层面:腔音、调式与旋律和节奏节拍,并分别在两个章节中以具体的演奏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最后,在结语部分对三个方面的技术性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由此,本文希望通过上述四个章节的详细讨论,对当代小提琴艺术教育、小提琴“民族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作为知识与信息载体的人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一经济资源,战略地位日趋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其实践来获取企
目的调查当前山东省大学生的自尊水平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大学生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山东省7所院校1500名在校大学生
通过分析冬季养生的特点,结合膏滋方的特色优势,介绍干燥综合征膏滋方分型论治及常用药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网页技术,该应用是与用户体验密不可分的,在追求网页布局和美观度的同时还要加入与用
对貉白鼻子综合征这一近年来比较高发的、源于营养缺乏症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了总结与报道,对发病原因与机理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发生白鼻子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目前,在我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这直接造成了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低效率。通过尽快地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当务之急。本文运用了规范分析、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ArcGIS9.3和Fragstats3.3,以2011年田东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景观指数,对田东县不同地貌形态的平马镇、义圩镇和作登乡
本文阐述了塞罕坝生态旅游的几点认识和森林公园在开展生态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并就此对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进行实践探讨,提出看法。
浙江在南宋之前的道教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道士、宗派领袖和思想家,一大批籍贯不是浙江的道教学者、思想家也往往长期在浙江传道、讲学,他们及其思想构成了浙东学派诞生的
本文探究了"痛风"中医病名源流,指出现代痛风病古医籍称之为"脚气",其含义与今"脚气"或"脚气病"截然不同;而中医也有"痛风"的病名,且有同证异名之弊,其病因证候却与现代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