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局灭点约束的自然图像拼接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多媒体沉浸式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智能感知算法也有从基于普通的透视图像到基于特殊全景图像感知的发展趋势。因此,灵活简单地生成高质量的全景图像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图像拼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生成全景图像的方式,具有采集方式灵活、设备廉价易得等优势,因而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关注了利用图像拼接技术生成的全景图像的自然感官问题,提出利用曼哈顿场景下的全局灭点约束来进行高自然度的图像拼接,即自然图像拼接。本文利用了曼哈顿世界下灭点的两个特征来辅助进行自然图像拼接。第一,一簇空间平行线所对应的灭点往往具有显著的方向性且反映了场景的上下文结构信息,基于这一点本文提出利用灭点对每张图像全局相似变换的图像先验首先进行粗略的估计;第二,图像灭点在曼哈顿假设下具有全局一致性,利用这一特性本文进一步对图像的相似变换先验信息进行鲁棒的估计。最后,本文在传统的基于网格变形的图像拼接流程中,加入了灭点引导的全局相似变换约束,在保证图像重叠区域对齐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高自然度的图像拼接结果。此外,本文还探索了所提出的拼接算法在类曼哈顿场景下的鲁棒性,以及与非曼哈顿场景的兼容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曼哈顿与类曼哈顿场景下都取得了较好的自然图像拼接性能,在场景不满足曼哈顿假设时,算法可以有效退化为传统的网格变形拼接流程,输出与现有方法相当的图像拼接结果。本文在合成场景与真实场景下的典型室内与街景图像上与现有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为了对不同算法输出的全景图像的自然感官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本文提出了LD和GDIC两个评价指标,分别从局部射影变形与全局方向一致性两个方面对全景图像的自然程度进行了表征。定性与定量的实验结果一致地表明本文提出的拼接算法在充分利用了场景中的灭点信息后,可以显著提升全景图像的自然感官程度。其次,本文还在宽基线图像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具有挑战性的拼接场景。此外,本文还采用了用户主观评价的方式,比较了本文提出的算法与现有的典型图像拼接算法。主观评价结果一方面验证了本文提出了评价指标在表征图像自然感官上的可行性,也进一步表明了本文提出的算法在自然图像拼接问题中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密度极限问题是所有低杂波电流驱动实验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提高高密度条件下的电流驱动效率是目前低杂波电流驱动研究的重点。相对于低场侧区域,托卡马克内的高场侧区域具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和社交网络服务的快速增长,现有的无线网络承载着越来越大的负载压力。雾无线接入网可以通过将流行内容缓存到距离用户较近的接入点来缓解网络拥塞,用户无需从云服务器获得所请求的内容,因此前传数据得到卸载,并且传输时延得以降低。在雾无线接入网中,雾接入点具有一定的缓存容量和计算能力。一方面,由于缓存容量和计算能力的限制,为了达到更好的网络性能,雾无线接入网中的性能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
本文主要是关于推荐方法的研究,该任务目的是预测用户对给定物品或对象(如酒店,视频,商品,音乐等)的打分或喜好。现有的主流解决方案是通过协同过滤或者基于内容的过滤方法产
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空调系统会受到来自发动机和压缩机等各类复杂载荷的激励,若管路系统设计不满足要求,会导致空调管路在激励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现象,严重影响汽车的安全性
20世纪以来,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渐从人们的生活中退场。但作为转型期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冯友兰和牟宗三致力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二人都注重形上学体系的建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今文坛上极具独创性的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有很高的辨识度。莫迪亚诺的作品中心围绕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他的早期作
最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机器学习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医疗领域,我国也提出了医疗大数据的发展方向。论文通过数据挖掘,从数据的角度挖掘生理指标和血尿酸之间的
现实中的许多高维数据往往具有潜在的低维子空间的结构。自表示子空间学习假设来自多个子空间的数据是可由其本身重建的,并已经成功应用于高维数据的聚类任务中。现实许多标
我国华南、西南等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大量涉及全风化花岗岩地层的防渗加固,该地层呈致密砂砾石状,细微裂隙发育,遇水易软化崩解。对该类地层进行防渗加固灌浆,现有技术主要存
人眼扫视路径,是人类观察者在没有外在任务要求自由观察的条件下,人眼浏览图像或者视频时视觉注意力所形成的轨迹,能够体现出眼球运动的动态过程。相比于视觉显著性,人眼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