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乳液聚合法的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驱油是目前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可以逐级进入储层深部进行调驱,有效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但目前我国油藏开采条件越来越苛刻,功能单一的聚合物微球不能满足典型特殊地层条件下的可控堵水要求,只有聚合物微球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适用于油田开发过程,所以,聚合物微球的多样性、多功能性必将成为发展趋势。本论文采用反相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壳层高温可分解,核层被释放后拥有一定粘度的核壳结构的聚合物复合微球。首先对乳化体系、反应条件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合成了聚合物微球,对聚合物微球的分散悬浮性、壳层破裂时间和聚合物微球形貌等基本物性进行了研究;其次开展聚合物微球的水化膨胀特征、黏度特征和流变特征分析;最后开展聚合物微球的封堵性能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渗透率、微球直径、注入浓度和注入速度的影响趋势,揭示聚合物微球的封堵性能,为现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明确了聚合物微球的最佳合成工艺,并获得了聚合物微球的分散悬浮性、壳层破裂时间和聚合物微球形貌等基本物性参数。在不同渗透率、微球直径、注入浓度和注入速度等注入条件下,聚合物微球的封堵性能都较为优异。
其他文献
四分量地震勘探正从简单地表和浅水区扩展到复杂地形和深水区域,而窄方位角观测系统正朝着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发展,这些变化对四分量采集技术的要求更高。目前,国内还没有深入研究海底节点采集技术,基本上还处于初期阶段。海上节点系统顺应四分量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长时间连续采集,并且不能实时传输地震数据,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带来挑战。本文结合国内外节点采集技术调研成果以及海上四分量地震采集项目实例,展示海底节点
油基钻井液体系目前在页岩气开采、保护油气层、海外油气井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量也逐步增大,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相应出现。在使用的过程中受技术限制与操作方法不当等因素影响,使用过后的油基钻井液整体重复利用率偏低,导致所产生的油基钻井液数量也逐渐增多。因油基钻井液不同于水基钻井液,除了生产维护的成本高昂,还会带来极大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坨-胜永地区现场使用后的油基钻井液进行了相应分析
油气田地面集输系统是服务于油田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油田产能建设过程中地面工程建设的核心部分。经过多年的开发和技术探索,目前各大油田针对不同原油的物性参数、油田不同区块的生产参数及地面生产条件等,均形成了不同的原油集输工艺,很好的满足了油田开发需求。目前,各油田开发生产正处于一个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时期,对于常规的油田集输工艺,通过优化管网、改良设备等技术革新,不断降低地面集输系统的能耗,逐渐形成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做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的引路人。
期刊
我国东部大型走滑断裂郯庐断裂贯穿渤海海域东部,控制了辽东湾坳陷油气成藏过程和油气分布。因此,本论文对辽东湾坳陷走滑转换构造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辽东湾坳陷不同类型走滑转换构造的发育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辽东湾坳陷典型走滑转换构造的形成演化模式。在对走滑转换构造静态特征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构造带和典型油气藏
2013年长庆油田实现5000万吨建设目标。2016年,集团公司党组作出战略部署,长庆油田5000万吨要实现持续高效稳产。面对资源品质差,油价持续低迷现状及国家对地面工程建设安全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油田持续高效稳产技术必须开展持续攻关。榆林气田南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和产能建设,气藏资源和地层能量逐渐衰竭,气井压力持续下降,油压与集输系统压力持平,榆林气田南区间歇井逐渐增多,将不能满足集输管网对进气压
随着石油,煤炭等能源的逐渐枯竭,针对能源结构,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动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而此时具有绿色环保、能效高、经济实惠等优点的天然气,逐渐引发关注并被大力推广。天然气是甲B类火灾危险物,爆炸极限范围为5.3%~15%,自燃温度约为590℃,轻于空气、易于扩散。假若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如雷电等自然灾害、天然气管道线路焊接不达标,相关设备及管道被刺激性地腐蚀、人为的故意损坏等,使天然气发
辽中凹陷是渤海油田三大富生烃凹陷之一,其北部地区生烃量大,成藏条件优越,但是已发现的油气分布很不均衡,在不同的构造带,以及同一构造带的不同构造之间,油气富集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揭示该地区油气成藏的差异,明确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油气聚集区,开展了典型油气藏及失利井解剖,查明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总结了研究区的成藏模式,并指出了有利目标区带和勘探评价目
随着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LNG)的不断发展,胺法脱酸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脱酸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静止条件下,很少涉及在海上晃动环境下其脱酸性能,再生塔及再沸器作为海上天然气预处理工艺再生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运行情况对天然气净化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开展再生塔及再沸器在晃动条件下胺法脱酸气系统性能的相关实验研究。通过改造现有胺法脱酸气实验装置,使其能够满足不同晃
滨南采油厂从1969年投入勘探开发,随着开发的时间延长,优质规模储量接替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经济可采储量规模越来越小。近年来发现的储量主要以薄层稠油、特低渗透的储量为主,由于受技术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很难形成经济产量,一直未能有效动用。薄层稠油储量主要因其油层薄原油粘度大,储层敏感性和非均质性严重,采用直井吞吐开采难度大动用程度低。目前采用分水平井开发薄层稠油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胜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