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沈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和特点,探讨抑郁状态、家庭功能、父母养育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对象为整群抽取沈阳市8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共3452人。依据网络成瘾量表得分≥50分,确定网络成瘾学生459人,为网络成瘾组;抽取网络成瘾学生下一个学号(年龄、性别与网络成瘾学生相匹配)的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得分<50分,共462人为对照组。使用工具为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网络成瘾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家庭功能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52名中学生中,网络成瘾者459人,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3.7%。2、不同性别的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存在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普通中学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重点中学(P<0.05);双亲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单亲中学生(P<0.05);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上网地点、网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网络功能方面,网络成瘾组在网络游戏、交友聊天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网络成瘾组每周上网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网络成瘾组抑郁状态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家庭功能方面,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在家庭沟通与行为控制得分无显著差异,网络成瘾组在问题解决、情感介入与家庭总的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角色扮演、情感反应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父母养育方式方面,网络成瘾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父亲情感温暖、父亲惩罚严厉、父母亲过分干涉保护、父母亲偏爱被试等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4、以是否网络成瘾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的12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学校类型、抑郁状态、情感介入、母亲干涉保护、每周上网时间为危险因素,母亲情感温暖为保护因素,回归方程为Y=-0.569+0.521X1+0.378X2+0.889X3+0.630X4-4.096X5+3.456X6+0.060X7,经统计学检验,x2=36.055,P=0.010。结论1、沈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3.7%。2、网络成瘾者存在着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类型的差异。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女生高,普通中学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重点中学学生高,双亲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单亲学生高。3、性别、学校类型、抑郁状态、情感介入、母亲干涉保护、每周上网时间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母亲情感温暖为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