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村”的逐渐形成,世界经济体也逐渐进入了易发性、传染性和破坏性日益明显的金融危机时代。无论是欧洲汇率体制危机(1992-1993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巴西金融危机(1998-1999年),还是进入21世纪后的美国金融危机,均表现出较强的传染性,并受到金融危机研究学者的广泛重视。而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汇率市场的联动性也成为一大特点。因此,研究跨国外汇市场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以明确各市场间的经济依赖性和外汇风险的传染途径,从而不断完善我国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对维护我国外汇市场安全和稳定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危机传染效应的概念界定、传导机制及效应分解来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Flavin Thomas J.和Nui Maynooth (2010)共同构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计算共同冲击和异质冲击对八个外汇市场对的影响系数,以及用于检测转移传染效应的参数值和用于检测净传染效应的参数值,来检测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美元和澳大利亚元、瑞士法郎、人民币、欧元、英镑、日元、俄罗斯卢布、新加坡元(共组成8个外汇市场对)的转移传染效应和净传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环境处于不同状态时,即金融危机期和经济稳定期,共同冲击和异质冲击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均存在巨大差别。共同冲击对人民币市场的影响差异性最小,表示人民币无论是在金融危机期还是经济平稳期,系统风险对其的冲击没有太大变化。从而推断人民币对外界经济环境变动的敏感性较低,外汇市场的稳定性较高。而来自危机源——美元市场的异质冲击对其他八个外汇市场均有较大的影响,且异质冲击程度大于共同冲击。从参数来看,八个外汇市场样本对的γ值均远远大于1,其中,最小γ值为美元-人民币,而γ值最大的样本对为美元-俄罗斯卢布。由此可得:八个外汇市场样本对均存在明显的转移传染效应。所有样本对的值均大于0,说明各个样本对之间均存在净传染效应。其中与美元市场的净传染效应最为明显的是欧元市场、澳元市场和日元市场,效应最弱的是人民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