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的自组织演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ians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经济全球化格局的转变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各方压力,我国已经意识到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活动对于推进经济结构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知识密集型企业作为我国高新技术输出的中坚力量,已经担负推动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责任。知识创造不仅成为知识密集型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提高自身适应性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由此可见,在当前多变且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的演化问题,科学、切实可行地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在梳理和评述国内外关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关于知识创造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的相关理论要点。引入自组织演化的相关理论界定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的概念。通过对模型的推导,解释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的内涵、特性及原理。建立自组织演化模型,形成研究整体的理论框架。其次,分析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的初始条件和临界状态。根据自组织演化的“刺激—反应”原理,识别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的初始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临界状态的复杂性和行为的分析结果,建立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博弈行为模型,并根据演化稳定策略对演化行为进行仿真模拟。复次,采用隐喻的方法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的自组织演化路径进行研究。以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与量子运动特征的相似性为依据,将知识创造的自组织演化类比为量子式的跃迁,论述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的量子式演化原理并对其进行阶段性划分,建立知识创造的能级跃迁模型,并将该模型分为知识需求、跃迁能级的阶段过程及知识属性密度三个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采用数据分析和仿真模拟的形式探讨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的路径特征。再次,针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的自组织演化空间—知识流动网络进行分析。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为目标,指出知识流动网络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的空间,分析知识流动网络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围绕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生产方式建立知识流动网络的数学模型。运用Netlogo软件对演化空间的形态及主要指标予以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讨论。第五,基于生物进化视角探寻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条件。以新达尔文主义和拉马克主义对知识创造的借鉴作用为基础提出二分法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根据知识基因、知识基因的选择、重组与变异,以及知识进化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生物进化视角下,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的自组织演化原理。将知识创造的自组织演化隐喻为生物进化式的知识进化,建立知识进化的过程模型,通过模型的推导得到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的过程条件,运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对得到的条件加以验证。最后,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提出实现对策。根据前文对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创造自组织演化行为、路径、空间、过程条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使研究成果为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期刊
丝绸之路是以商品为载体的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共建坚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广告是市场运作的必要元素。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讲述品牌故事,文化基因决定其会使用"中国元
本文分析了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并从一级防治和二级防治两方面论述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同时探讨了该病的护理指导,包括药物降压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
为了探讨基于高光谱的苎麻品种识别和分类的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集了4个不同基因型苎麻品种共927个叶片高光谱数据。根据苎麻叶片高光谱反射曲线,选择了2组特征参数:基
本文针对分布式数据同步时因为有异构的数据源而造成数据格式不统一,应用层进行同步的时候要进行相当复杂的转换并且维护起来也要耗费相当大的成本,提出了利用XML来统一异构
140个字短小精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手机上网随时随地……这就是微博给人的感受。相比之前风靡的“偷菜”游戏,如今网民更热衷于在网络上“织围脖”。对于商人,这当然是一个
为加强晋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有必要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依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确定了晋江上游地区为补偿对象,晋江下游地区为补偿主体。依据上游地区的湿
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就开始了引黄调水工程。先后经历了引黄济卫、引黄人冀、引黄济津、引黄济淀、引黄济津济淀5个阶段。目前.随着经济社会对水需求的不断增大.我省逐渐加大了
中国的学术现状令人忧虑.政府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太少,使学者们无法无后顾之忧地安心研究;学术体制不健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缺乏科学性;科研人员不懂学术规范,学术成果缺乏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