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彩信的远程家庭防盗监控系统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jxy_su26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家庭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的了解家庭住宅中发生的情况,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正是基于此种情况,防盗监控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希望开发出能够满足住宅用户需求且经济可靠的系统。基于嵌入式控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MMS无线通信等各种现代新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MMS的远程家庭防盗监控系统,此系统选用SAMSUNG公司的S3C2410芯片作为CPU,采用USB摄像头、GPRS模块等硬件。主要实现功能如下:当有盗贼进入房间等异常情况发生时,摄像头立即触发,拍摄发生的异常情况,图片采集完成后,对其进行A/D转换后,发送至微处理器模块,之后压缩成MMS支持的JPEG格式图像数据流,并对其按照MMS协议封装格式进行标准封装,并调用GPRS模块的AT指令通过串口发送到GPRS手机模块上,最后通过拨号登陆到GPRS网络上,并传输至用户手机上,从而实现用户对家庭情况的实时远程监控。对家庭防盗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社会对于家庭防盗的要求了解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MMS的无线远程家庭防盗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首先对系统的各个硬件进行选型、了解芯片的引脚及性能参数,参与了系统各硬件接口电路的设计。系统软件部分基于嵌入式开发平台,选用Linux操作系统,在系统开发板上移植bootloader引导程序、Linux内核及文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USB摄像头的图像采集、研究了基于DCT变换的有损图像压缩算法,深入分析和研究了MMS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协议封装格式,完成了对MMS协议封装及通过GPRS模块发送程序的编写等软件功能。其中设计到的一个关键技术是对MMS的编码及发送。MMS作为一种新型的图像传输方式,它突出的特点在于支持各种多媒体文件,除了能够传输文字之外,还支持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格式信息。基于MMS的远程监控系统,更加贴近人们对于家庭防盗的要求,而且简单易行。本文在分析MMS工作原理、体系结构、采用的编码语言SMIL等的基础上,完成了MMS的发送,从而更进一步拓展了MMS的应用领域。
其他文献
运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运动目标检测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军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交
随着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图像及视频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安防监控、工业检测、消费电子及智能交通等领域。而如何实现数字图像的高速采集是数字图像处理一个
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功率密度高,构造简单,可靠性强,控制灵活,以及扭矩大等的特点。随着近年来高性能永磁材料的成功研发,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先进控制理论技术的应用,使得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机器人控制,新能源风力发电等诸多方面获得了广泛地应用。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安装传感器和电流表来获得电机转速和电流信息,然而这些装置的安装使得永磁同步电机的成本增加,同时也使得其可靠性降低,而且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己经迅速渗透到人类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尤其在生物细胞医学方面,细胞的检测与分析对人类来说更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
当前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对各种新型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应力、应变性能测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两项。在应变测量中,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式存在操作复杂、对环境要求
伴随当今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涉及半导体技术光电器件、电子电路、集成电路、信息图像处理、信息传输、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产品制造和电子产品安装工程等相关技术的LED显示屏
室内助动系统主体机构是用来协助残障人士自主移动的康复辅具,属于康复机器人的一种。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主体机构的运动控制部分的实现,即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无刷直流电机的运行。本文主要在总结了传统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首先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控制原理,详细介绍了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所采用的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气液两相流在诸如动力、化工、核能、石油、冶金、环境等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就其工程应用效果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泡运动形态以及
现今警务工作越来越要求时效性和机动性,而如何满足警务人员在“移动”工作中对犯罪嫌疑人信息有效的获取,是实现警务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和科技强警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针对
当今社会,信息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类物理和虚拟活动空间不断扩大,社会对于人类自身身份认证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