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对自身一些长寿命蛋白进行降解的过程。该过程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细胞质到液泡的转运途径(Cytoplasm to vacuole targeting(Cvt))pathway)对氨肽酶Ⅰ(aminopeptidaseⅠ(Apel))的转运是一种伴随细胞生长发育而一直进行的过程。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这两个过程共用了许多蛋白组分。利用已知的自噬相关蛋白序列,我们分别在5种植物病原菌基因组数据库中搜索自噬相关的候选基因。并通过同源蛋白保守结构的分析,来进一步阐明这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调控机制的进化关系。本文分析表明,自噬相关基因ATG17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消失,并且这种消失似乎是逐步发生的。该系统中的蛋白从子囊菌向担子菌进化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通过基因拷贝数的增加,一种是通过蛋白功能域的叠加或者分离来进行的。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了解M.grisea的致病机理不仅有利于稻瘟病的防治,而且作为研究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的理想模式系统,对于了解其它真菌的致病机理也有重要意义。液泡与自噬泡的融合是自噬的下游过程。液泡是许多溶解酶聚集的地方。在细胞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许多物质的降解都要在液泡内完成,最终来实现细胞内物质的翻新和能量的转移。在稻瘟菌里,脂质体在细胞液泡内的降解对附着孢的成熟十分重要。在子细胞形成过程中,液泡是由许多亲代遗传下来的小曩泡融合而成。因而,研究这种依赖小曩泡融合而形成成熟液泡的过程对于稻瘟菌附着孢的形成及其致病性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