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汉语词汇的安世高译经新词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_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世高作为将佛经成规模翻译成汉语的第一人,他的译作不但开启了汉语通过翻译大规模接触外来语的历史,更对后出的译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安世高译经为汉语带来了一大批新词,而它们在造词时如何适应汉语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在进入汉语后产生了怎样的变化,都是研究译经词汇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安世高可靠译经的词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交代了选题绿起、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安世高译经新造词概貌”,将安世高译经新造词分为两大类进行讨论:外来词与新造本语词,其中外来词又分为音译词、半音半意词、意译词、仿译词,新造本语词又分为新造佛教词语和新造一般词语;第三章“新造词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的不同阶段”,分析安世高译经新造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接受度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仅作为安世高个人言语、仅进入佛教文献、仅进入佛教语境、进入日常词汇、佛教意义取代承古词原义;第四章“译经新词在汉语中的接受结果”,分沿袭不变和发生变化两种情况,讨论译经新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沿用情况,对于发生变化的,再讨论其词义和功能的演变情况;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讨论结果。  本文通过讨论安世高译经新词,对译经新见词的来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描写了这批新词进入汉语后的接受情况,包括在接受程度、接受时间上的差异,以及在词义和功能上的演变情况;与此同时,通过对安世高译经词语的考察,尝试为一批罕见疑难词作出了解释。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明信在其文化分期理论的基础上,从方法论角度对现实主义做出的总结,为人们深化对现实主义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考方式。  詹明信的文
师陀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他的短篇小说,如代表作《果园城记》。这种乡土叙事的“京派”风格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体现了他最典型的个人风格。师陀仅有的6部中
温度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是不容忽视的。分析温度场、研究温度裂缝以及进行温控设计、制定合理的温控防裂措施是工程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以某大体
7月1日,我国石材重镇广东云浮市一张以专门报道区域石材信息的周刊--《云浮日报·石材周刊》创刊。
拉格洛夫、布利克森和扬森是三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北欧女作家。本文结合列斐伏尔与福柯的空间思想、新文化地理学以及空间化写作策略等,解读她们的自传《我的童年记忆:莫尔巴卡
歌诗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学样式,是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汉魏晋南北朝隋时期诗题中含“歌”字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它们继承了先秦歌诗诗
顾随先生是二十世纪一位有着卓越成就的诗人、学者,其诗词创作得到了时人的肯定,其学术论著亦启迪时贤、滋养后学。正是在长期的教学、创作实践活动加中,顾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
本文主要通过《新人生》、《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来研究“呼愁”对帕慕克创作的影响。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帕慕克用两章来谈论“呼
10-14世纪是日本历史上一个相对封闭的历史阶段,大规模中国文化输入的高潮已退去,西方文明的影响尚未到来。日本的汉文传统依然在延续与发展,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日本汉文作品
田同之(1677-1756),山东德州人。田雯之孙,田肇丽之子。田同之是清初至清中期山左诗学、词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田同之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田雯官户部侍郎,是其父田肇丽官至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