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与ICU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关系的研究 ——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队列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世界范围内,肥胖人群日益增多。尽管肥胖对健康问题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其在疾病人群中对预后的影响仍存争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能简单地对肥胖进行区分,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既往研究表明,在心衰患者中,死亡率并不随着BMI的升高而增加,该现象称为“肥胖悖论”(Obesity Paradox)。近年来,“肥胖悖论”的研究在心血管领域、肿瘤领域、代谢性疾病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重症患者中研究较少,且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肥胖患者占比较高,达20%,目前BMI与ICU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尚存争议。因此,探究BMI与ICU患者预后之间关系以进一步健全现有的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体系,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和公共卫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目的本研究将对BMI与ICU患者短期预后及长期预后进行较为全面的探究,探讨两者的关联关系。研究对象及方法重症监护医疗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包含了2001-2012年间在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ICU住院的患者信息。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首次入住ICU且有身高、体重数据的成年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BMI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标准进行分类和定义肥胖。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分析BMI与ICU死亡率、住院死亡率的独立关联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并比较BMI、SOFA评分、SOFA评分联合BMI预测ICU死亡率的效能;以Kaplan-Meier生存分析展现28天、90天、1年及4年生存曲线,进一步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28天、90天、1年及4年的生存概率;应用临床分类软件(Clinical Classifications Software,CCS)对主要诊断ICD-9编码进行系统分类后,对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诊断、年龄、需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进一步探究BMI与ICU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525例重症患者,ICU全因死亡率为6.9%。将BMI按WHO标准进行分类,低体重组有659例(3.1%),正常体重组6731例(31.3%),超重组7602例(35.3%),肥胖组5765例(26.8%),严重肥胖组768例(3.6%)。严重肥胖组患者年龄更小,女性占比更高。ICU死亡率随BMI增高呈现下降趋势。生存组患者的BMI较死亡组高(27.83±5.83 vs.26.93±5.87,p<0.001),死亡组患者所患疾病主要是循环系统疾患、败血症、呼吸系统疾患。行多因素分析后,我们发现相对于正常体重而言,超重、肥胖及严重肥胖与ICU死亡风险降低相关联(超重组:OR 0.847,95%CI 0.724-0.991;肥胖组:OR 0.720,95%CI0.604-0.858;严重肥胖组:OR 0.606,95%CI 0.415-0.884)。在住院死亡率、28天、90天、1年及4年的生存随访中,与正常体重组患者相比,较高的BMI同样显示出与较高的生存率相关联(p均<0.05)。SOFA评分联合BMI可提高预测ICU死亡风险的效能(AUC值提高至0.774,p<0.0001)。亚组分析显示,在60-80岁以上的患者中,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肥胖也与ICU死亡风险降低存在关联(p<0.05),此外,在主要诊断为循环系统疾患的患者人群中,BMI也与ICU死亡率存在独立的关联(OR 0.953,95%CI 0.937-0.969,p<0.001),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人群中,BMI每增加1kg/m2,ICU死亡风险降低2.4%(OR0.976,95%CI 0.965-0.987,p<0.001),而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可降低3.0%(OR0.970,95%CI 0.960-0.980,p<0.001)。在大部分血管活性药物平均用量上,肥胖及严重肥胖患者较正常体重组大,而严重肥胖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正常体重组患者明显延长。结论在MIMIC-Ⅲ数据库的ICU成年患者中,首次测量的BMI值与患者的短期死亡率、长期死亡率存在独立的负向关联关系,即ICU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长期死亡风险随BMI的升高而降低。亚组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在60-80岁的老年患者、以循环系统疾患为主要诊断的患者、需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机械通气的患者人群中也与低的ICU死亡风险存在关联。
其他文献
学位
【研究背景】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治疗肾结石的重要手段,具有清除率高及疗效确切等优势。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发展,减少手术创伤及缩短住院时间(hospital length of stay,LOS)已成为越来越多外科医生的追求。日间手术因其术后恢复快及病人满意度高
学位
背景:椎弓根螺钉贯通脊柱前、中、后三柱,具有优秀的矫形和固定能力,早已成为脊柱后路内固定治疗的金标准。与开放置钉技术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能在较小的手术创伤下,提供同等的稳定性,是一种更微创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的患者。但随着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合并胸腰椎疾病的骨质疏松患者越来越多,因骨密度的下降,导致内固定术后出现螺钉松动、脱落的情况也随之增多。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早被证
学位
学位
背景与目的:高位恶性胆道梗阻(high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指恶性肿瘤造成的胆道高位梗阻,梗阻的方式包括直接侵犯压迫或者转移至肝门部淋巴结间接压迫,从而导致胆道狭窄,胆汁淤积于肝内,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常见的疾病原因主要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直接浸润侵犯或转移压迫胆管,少数病因见于胃肠道肿瘤、肺癌转移至肝门部淋巴结进而间接压迫胆管。该类
目的:通过研究深圳健康体检人群饮食生活方式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探讨经济发达地区无心血管疾病人群饮食生活方式与亚临床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确认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的生活方式,为有效进行早期干预及延缓颈动脉斑块形成提供更多依据。方法: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完成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学位
目的探讨TLR3、NF-κB、c-Met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已行手术的Ⅰ、Ⅱ期宫颈鳞癌组60例(A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56例(B组)和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宫颈组48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不同宫颈组织中TLR3、NF-κB、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