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LLC谐振型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mbour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新能源发电系统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中。为了解决光伏、风能等新能源系统发电不稳定问题,需要使用储能系统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维持电量稳定。同时,双向DC/DC变换器在电动汽车、直流配电网、航天电源系统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提升双向DC/DC变换器效率及功率密度,实现宽电压调节范围及正反向能量传输的快速、平滑切换成为近年来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热点。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种类繁多,其中谐振类DC/DC变换器具有较好的软开关特性。本文以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储能系统为应用背景,针对CLLLC谐振变换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对比分析了各类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及控制策略的优缺点,选择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单侧变频控制方法的不足,并采用一种同步变频控制策略,通过同步改变原副边开关管的开关频率,实现变换器正反向能量流动平滑切换,同时保证变换器具有相对较宽的电压增益调节范围,所有开关管具有优良的软开关特性。本文对变换器不同状态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使用一种改进的基波等效电路模型和简化的时域分析方法,分别对变换器不同状态下电压增益公式进行了推导。详细分析了不同状态下同步变频控制CLLLC变换器软开关条件和正反向能量流动方向平滑切换的功率传输特性。其次,以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为例,本文从电压增益、变频范围、软开关条件等角度出发,给出了同步变频CLLLC变换器谐振参数设计方案。根据变换器电压增益特性及双向平滑切换的功率传输特性,给出了变换器闭环及能量换向控制策略。完成了变换器开关器件、谐振电容等功率元件的选型以及变压器、电感等磁性器件的设计。最后,本文使用PSIM仿真软件对变换器工作原理及软开关特性进行了仿真验证。搭建了一台输入电压100V、输出电压400V、功率为1kW的实验室样机。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单侧变频控制方法,同步变频控制的CLLLC谐振变换器可以实现更宽的电压增益调节范围。一侧开关管可以实现零电压开通,另一侧开关管可以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通和关断,具有更好的软开关特性,而且仅通过变频就可以使变换器功率传输方向快速、平滑切换,同时可以实现较高效率。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加剧是我国当今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因此老化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伴随衰老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脑功能的退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行为能力的退化。然而目前针对成人脑老化全阶段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成人发育和老化过程中脑功能连接和行为能力的个体差异的变化的理解尚不够。提出并完善健康脑老化模型,能够为老化相关精神疾病以及脑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推进临床诊断。为此,本研究开展了基于脑网络表征学
地表水体的氮污染治理已成为国内外热点。针对有机碳不足的低碳氮比(COD/TN)水质特征,自养/异养耦合反硝化工艺已成为地表水氮污染修复的热门技术。然而在自养/异养耦合反硝化体系中,自养反硝化菌与异养反硝化菌并非各自独立完成反硝化作用,其耦合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硫铁矿自养/异养耦合反应器运行为基础,同时建立自养/异养耦合微生物个体生长模型(Newcastle University Fronti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途径,借助交直流微电网将可再生能源汇集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交直流微电网实现电能变换及电压等级的灵活转换通常需要不同的电力电子变换器级联,但级联变换器之间相互作用会给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降低电能质量及安全性。双有源全桥DC-DC(Dual active bridge,DAB)变换器电压变换灵活、硬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安全,其与三相逆变器级联适用于中大
多层瓷介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MLCC)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源元器件之一,其由于体积小、容量大、稳定性强、易安装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信息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MLCC电学性能方面已有了大量试验与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仿真结合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其力学性能研究,仍以试验为主,存在定量分析困难
起初,锂离子电池因其轻质、良好的循环寿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而广泛用于电动汽车中,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逐渐应用到轨道交通领域。在轨道交通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组通常与DC-DC变换器连接来控制能量流动。由于DC-DC变换器在工作时会产生高频噪声和电流纹波,就使得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受到高频激励。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在高频时的电压响应特性并建立准确的电池模型对于电池管理系统和DC-D
多相星形无刷励磁机作为大容量核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发电机提供高品质的励磁电流。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是励磁机的常见故障,实现对该故障的在线监测对保障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多相星形无刷励磁机转枢式的结构,可以通过定子励磁电流的谐波特征实现故障的有效监测。本文针对核电多相星形无刷励磁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展开了数学建模、仿真分析、故障特征机理分析以及故障在线监测装置等一系列研究
锂离子电池作为21世纪的明星储能装置具有众多优势(比容量大、绿色环保等),并且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应用。负极材料对锂电池能完成良好的综合性能发挥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石墨是目前储能市场的宠儿,商用负极材料的首选,但市场需求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扩大,石墨由于材料自身的限制(容量的理论极限值仅为372 m Ah g-1)已经很难有足够的能力使激增的市场需求量得到满足,所以开发循环容量高的负极材料对于储能
随随着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可再生能源愈发受到关注。波浪能有着分布广、储量大、可利用率高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可开发利用前景。我国拥有广袤的海域面积和绵延的海岸线,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优势。本文围绕波浪能发电,对其中的液压蓄能环节、发电环节及电力变换环节做重点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面向液压蓄能式波浪能发电系统(Hydraulic Energy-Storage Wave Energy Gen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已成为目前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风电、光伏功率存在波动性、间歇性与随机性,如何利用多种能源互补发电技术,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对于解决平抑风电、光伏功率波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水电、光伏以及抽水蓄能构成的水-光-蓄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以及实时协调控制策略,以及光伏发电
随着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为供能核心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迅速发展。它将电、热、气、冷等不同能量形式的供能系统进行有机融合,对能源领域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兴的综合能源市场环境,需要发展面向多能源耦合、转换的综合需求响应(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