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构成及提升途径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l7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促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教师专业素质则是对教学质量的保障。地理学科因其综合性、区域性、复杂性的学科特点以及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存在差异,教师个体之间自身经历、教学环境、教学经验等多个方面存在不同。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的形式了解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分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困难在何,试图寻找提升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途径。(1)对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地梳理,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标准、教育学相关原理以及教师专业素养、地理信息技术等内容,界定了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即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系统的阐述了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特点及其功能。(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了解高中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运用SPSS分析相关数据,发现教师年龄、教龄、学历、专业、教学环境与教学态度对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影响,为提升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提供了方向。同时,分析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影响因素与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提升途径。(3)对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较为薄弱的层面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地理问题这一层面存在较大困难,同时,教学环境、教师培训机会与形式、教学资源等方面也存在可提升的空间。通过相关标准、文献梳理和实际问卷调查,针对核心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提出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途径。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厘清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相关概念、分析高中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以期为培养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提供理论支持,以此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随着最近几十年来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功率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成为物理学中最活跃、最前沿的领域之一。高次谐波作为高功率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典型非线性物理现象,是合成高效阿秒脉冲、获取软X射线和高亮度相干极紫外光源的首选方案。由于固体材料高电子密度的特性,是获得稳定高效高次谐波的重要途径。最近几年,国际上针对固体高次谐波产生展开了大量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但对固体高次谐波产生的精确数
纳粹文本,既指的是纳粹德国时期生产出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宣传报道、科教材料、电影等,也指的是这其中以纳粹种族主义思想为旨归的一类文本。纳粹文本服务于纳粹的种族主义思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长度超过200nt的非编码RNA分子的总称。作为一类重要的基因调控因子,lncRNAs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个水平调控靶基
第一阶段1992年以前草创与尝试——在垄断中成长 1992年7月前代表性广告公司——广州省广告公司(至1990年左右已经有153人左右)广州市广告公司广州经济开发区广告公司广东省
中职旅游是一个社会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具有专业实践性强、专业理论体系较完整、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等特点。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中职学校应在改革旅游专业教学上下功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