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琰易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dy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琰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易学家和杰出的道教学者,其多元化的易学思想内容丰富。从形式上言,其易学既有本诸儒家往圣先贤解易的易之正传,也有“援易入道”以推阐还丹之道的易之别传。从内容上言,其经学易中的义理之学不仅仅是对程、朱易学的认同和传承,而且凸显俞琰本人对古代易学本旨的自觉秉承及其推阐;其象数之学既有对汉代孟喜、京房等象数易学的批判继承,也有对宋代邵雍等象数易学的直接吸纳等;其别传易学,上承汉儒魏伯阳,以《周易参同契》为载体,援《易》入道,又受异人指示,开显先天图环中之秘,进而构建俞琰富有特色的道教易学。然而,当下关于俞琰易学及其思想的研究现状,尚不能令人满意。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尤其是对俞琰易学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成果更少,多数是偏重讨论俞琰传统易学或是道教易学某一领域的具体内容,而对其象数易学、义理易学和道教易学作为整体的学理结构、脉络及其内在联系少有论及,至于对其传统易学与道教易学融通性关系的论述则更为罕见。有鉴于此,本论文意在全面探讨俞琰易学的学理系统,推阐俞琰象数易学、义理易学和道教易学的渊源及成就,以彰显其易学三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发掘出其道教易学成就的学理基础,冀以全面认识和评价俞琰易学。论文分成六个部分,依次是:《绪论》;第一章《俞琰的生平及著作》;第二章《继“汉”承“宋”的象数易思想》;第三章《推阐宋易的俞琰义理易学》;第四章《援易入道的俞琰道教易学》;《结论》。《绪论》部分,简述当下易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趋势、论文选择俞琰易学的个人研究动机及力图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俞琰易学之目的。综述俞琰及其易学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其一是从史学发展的纵向之角度对俞琰及其易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对俞琰于易学史地位之评价。鉴于此类研究贯穿于易学发展史的全过程,所以对俞琰易学的研究只能是概略性的;其二则是在特定的历史视域下,对俞琰个人生平、其易学内容分类及其相应之学术成就的研究。此类研究多表现为一些专题性论文,于某一方面或是某一领域加深或丰富对俞琰及其易学研究的内容,但显然不能系统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俞琰的易学及其思想。这也使得俞琰易学研究有向全面性、系统性发展的要求。论文认为,研究俞琰易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俞琰象数易学、义理易学、道教易学的思想渊源及其主要内容的考察,有利于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俞琰于易学发展史、道教发展史、乃至思想学术史上的重要影响。这本身也体现出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运用文献史料加以论证的方法等。第一章《俞琰的生平及著作》,考察俞琰出生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生平及其著作。此章旨在探讨宋末元初的历史境遇下,幼即亲师面授的俞琰,于易学初读朱子《周易本义》、次读《程氏易传》的学路历程。俞琰初学儒家,志在科举,十六岁三场粗通而应南宋咸淳癸酉乡贡进士。但蒙古代宋,战乱纷纷,新旧朝廷交替,科举废弛。特别是入元之际,读书人备受贬抑。自此,俞琰学路跌宕,转而闭户静坐,以琴自娱,读《易》,读内、外二《丹书》,成其四癖,亦开始其著述立说之治学历程。于其治易与修养身心之际,撰有《大易会要》、《周易集说》、《读易举要》、《读易须知》、《易经考证》、《易传考证》、《易外别传》、《易图纂要》、《易古占法》、《六十四卦图》、《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周易参同契发挥》、《周易参同契释疑》、《席上腐谈》、《炉火鉴戒录》、《月下偶谈》、《书斋夜话》、《林屋山人漫稿》、《玄学正宗》、《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黄帝阴符经解》、《弦歌毛诗谱》、《琴谱》、《俞氏家集》、《南园俞氏文册》、《幽明辨惑》、《悟真衍义》、《通玄广见集》、《性天秘籥》等书。尽管诸书大多亡佚,但所流传下来的《周易集说》、《读易举要》、《易图纂要》、《易外别传》、《周易参同契发挥》、《周易参同契释疑》、《席上腐谈》、《炉火鉴戒录》、《月下偶谈》、《书斋夜话》、《林屋山人漫稿》、《玄学正宗》、《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注解》、《黄帝阴符经解》等书,则是我们今天研究俞琰及其易学思想的重要而充分的文献资料。第二章《继“汉”承“宋”的象数易思想》,论文开始进入主体部分,分为两节的内容:第一节主要是以卦气说、互体说为例,探讨俞琰象数易学的思想来源。俞琰易学,义理、象数兼重,其象数易学远有端绪。俞琰象数易学中的卦气说理论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代象数易学家孟喜、京房的卦气说。汉代以来,以孟喜、京房、虞翻、郑玄、荀爽等为代表的易学家,纷纷以象数解《易》,形成卦气说、互体说、卦变说、纳甲说、旁通说、爻辰说等易学理论。俞琰于《周易集说》中,对卦气说理论熟练运用,以之解经、解传,体现出对前儒卦气说的贯通。于《易外别传》中作有“乾坤交变十二卦循环升降图”、“坎离交变十二卦循环升降图”,彰显十二卦之间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亦可展现其对汉代卦气说的继承。互体说解易由来已久,西汉京房时已较完备,经虞翻、孔颖达、王应麟等进一步规范起来。俞琰承上启下,以互体说注解《周易》经传。俞氏互体说,有取一互之例者,也有取两互之例者,且互体重在中爻,即从各个别卦二爻至五爻。其根源,当远溯自京氏互体说理论之影响。第二节主要从象、数、卦体、“主爻”说、“乘、承、比、应”五个方面来探讨俞琰易学象数思想的主要内容。其象数易学体系远承两汉象数易学系统,并于解易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复苏汉易以象数解《易》的某些方法并在元代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其并卦取义以解《易》的方法,成为其象数易学的一大特色。第三章《推阐宋易的俞琰义理易学》,探讨俞琰易学的义理内容。宋代理学勃兴,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名儒大家,以各自不同的理论新视域解说《周易》,披阐儒家义理,义理易学遂于两宋大放异彩。俞琰生当宋末元初,自觉吸纳已有的易学理论成果,建构其义理之学。其义理之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吸纳张载气化论的自然观及以此为前提的一物两体说;二是对程颢天人一本说的义理推阐;三是对《程氏易传》中“易随时以取义”、贵“中”论、易道贵乎变通、物极必反等义理之传承。于此基础之上,形成其义理之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援“气”入“理”、凸显儒家价值趋向的天道观;人性本善、性命一理的人性论;省与修、存与养的修养论这样三个内容。俞琰义理易学的内容,是其终生服膺的人生大道,决定其道教易学中反求诸己、炼身中之易的修炼路经。第四章《援易入道的俞琰道教易学》,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其道教易学的理论来源;二是其道教易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论文考察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是其道教易的重要来源;钟离权、吕洞宾内丹修炼中的元阳一气论是俞琰道教修炼中先天一气说的理论来源;张伯端的《悟真篇》对俞琰注解《周易参同契》以至于丰富俞氏道教易思想亦为重要;邵雍的易图学对俞氏易外别传乃至身中之易的修炼之道产生深远的影响。俞琰富有特色的道教易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以《易》之太极推阐还丹之道;法象天地的道教修炼理论;天人一体的俞琰道教易修炼总纲。《结论》部分,首先全面探讨俞琰正传别传二重化易学的独特贡献;其次,以清代易学大家李光地的《周易折中》及著名易学者胡渭的《易图明辨》为例,分析俞琰易学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以此确立俞氏于易学发展史、道教发展史上的相应地位。最后,总体评价俞琰易学内含多元化之丰富内容,其正传易学以程、朱为本,又自觉吸纳两汉、魏、晋、唐、宋以来前儒治易的合理内容,发前儒所未发,于易学发展史乃至思想文化史的丰富与发展功不可没。其别传易学,意在养生、炼丹,却能处处引用《周易》经传,彰显其数十年治易不辍并身体力行的非凡学易历程。俞琰无疑是宋元之际、于朱熹之后的又一位易学大家,亦是元代道教史上的一位较有成就的道教学者,其多元化易学之影响,在易学哲学发展史上依然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传统教师发展观持"实体论"的观点,将教师发展理解为各项能力领域的构成,如学科知识、教育技能、教学反思等,它关注的是教师发展的结果,而非教师发展本身。"存在论"转向的教师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市场的形成,铝合金铸造业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在空间更广大的国际市场。其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成本、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的竞争上,而产品成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步入与引进外资呈现并重的阶段。目前,中国大型企业通过新建、并购等各种方式,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对外
动眼神经麻痹是指动眼神经受伤,出现眼睑下垂,眼外斜视,眼球不能向内、上、下方运动的神经病证。属中医学痿证,称为“眼睑下垂”、“睑废”等,以眼睑下垂遮挡瞳孔影响视力为特征。
立足于浙江省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与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以问卷调研、访谈,结合文本分析,阐述了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表现为:(1
一、引言传统印制防伪标记,其制造方便,技术含量较低,便于伪造,公安部在美国实地考察时发现,美国在使用特殊证件时,使用的防伪标记,隐蔽性强,无法用眼睛观察,技术性高,难以伪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应该依据校长的职业角色、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增强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199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不断完善,对于教育改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
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引发了我们对大学阶段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思考。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起步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培养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以后
网络团购,是指借助于互联网,将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同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团队,向共同的商家批量采购,简称为B2T(Business To Team),是继B2B、B2C、C2C之后出现的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描述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量刑标准,规定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