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酒精摄入所导致的肝脏病变,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肝硬化病因,也是十大常见死因之一。ALD包括轻度酒精性肝损伤、酒精性脂肪肝、急性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我国ALD的诊断标准中将酒精引起的肝损害分为急性和慢性损害,即每日饮酒量超过40g持续5年以上可造成慢性肝损伤,而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时即可发生急性酒精性脂肪肝。参与前者形成的肝脏组织学改变涵盖了所有肝脏组织细胞(包括肝细胞、星状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等)、细胞因子(包括PDGF、TNF-alpha等)和细胞外基质(MMP和TIMP等),研究也比较深入,有些机制已经逐渐明确。但对急性ALD组织学改变的研究较少,而酒精性脂肪肝出现又最早。后者的形成与肝脏组织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急性酒精摄入对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s Endothelial Cell,LSEC)及肝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研究更少。本研究通过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害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的改变及对肝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急性酒精性肝损害的发生机制。实验方法一、急性酒精性肝损害动物模型的制备雄性Wistar大鼠20只,体重190-220g,随机分为酒精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前禁食12h。酒精组给予400ml/L乙醇5g·kg-1/次,每12h灌胃1次,共3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只,每12h灌胃1次,共3次。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在最后一次灌胃后4h分别麻醉两组大鼠。1、固定的肝组织经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5μm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2、另取新鲜肝组织固定、脱水、环氧树脂包埋,用钻石刀切成50nm薄片,然后经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盐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包括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和肝细胞间的连接。实验结果一、实验动物的一般状况正常组大鼠行动灵活,反应如常。酒精组2只大鼠于灌胃后出现行动迟缓,反应迟钝;1只大鼠出现竖毛,易激惹,间断出现精神躁狂,抽搐,癫痫样发作;在造模过程中酒精组有3只大鼠死亡。二、肝脏一般组织病理学检测对照组肝脏组织结构完整,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整齐排列,肝小叶轮廓清晰,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分界清,核圆而清晰,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丰富。酒精组肝窦扩张,肝细胞肿胀,细胞质疏松,细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脂肪空泡,散在肝细胞嗜酸性变,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和汇管区有少量炎细胞浸润。三、电镜下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血窦和狄氏间隙大小正常,肝窦内皮细胞扁平,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窗孔(直径一般约在132-159nm),窗孔无隔膜,胞质内有大量吞饮小泡,内皮下无基膜。在所有标本中均可见肝细胞间紧密连接,并且其层次清楚、光滑,走行自然。酒精组肝窦内皮细胞轻度增生,窗孔数量减少、直径增大(窗孔直径扩大在约在163-212nm)。2只大鼠出现窗孔断裂。5只(4/7)大鼠肝细胞间紧密连接模糊,层次不清楚,走行略僵硬。1只(1/7)出现紧密连接的断裂、走行僵硬。1只(1/7)大鼠标本中未见紧密连接结构,仅见细胞间隙增宽。结论1、在急性酒精性肝损害大鼠模型中,肝窦内皮细胞轻度增生,窗孔数量减少,直径增大。甚至有的窗孔出现断裂。2、在急性酒精性肝损害时部分大鼠肝细胞间紧密连接数量减少,甚至模糊不清,层次改变,部分有断裂和走行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