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究孕期PAHs内暴露水平的变化趋势。2.探究孕期PAHs暴露对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影响。3.探究随着孕期PAHs暴露水平的变化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4月、2011年11月-2012年4月、2013年12月-2014年4月和2015年12月-2016年4月之间选择在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和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分娩的1035对孕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孕妇和新生儿健康情况调查表》对孕妇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孕妇和新生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收集30-50 mL的孕妇尿样测定尿比重后置于-80℃保存待用,收集50 mL的新生儿脐带血后置于-80℃保存待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孕妇尿中11种PAHs羟基代谢物(OH-PAHs)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法测定新生儿脐带血白细胞中BPDE-DNA加合物的水平。孕妇年龄、孕期BMI指数、孕前BMI指数、孕妇头围、配偶年龄、配偶BMI、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头围、出生身长等符合近似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以`x±s表示。2-OHNap、1-OHNap、3-OHFlu、2-OHFlu、2-OHPhe、9-OHPhe、1-OHPhe、1-OHPyr、脐血BPDE-DNA加合物等符合偏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以M(P25P75)表示。3-OHChr、6-OHChr和9-OHBap的检出率低于50%,遂未纳入分析。孕妇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配偶吸烟情况、出生性别、胎次、分娩方式、孕期维生素摄入情况、孕期水果摄入情况、孕期牛奶摄入情况、孕期是否做饭等分类变量以n(%)表示。应用广义线性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究孕期PAHs暴露与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2009年纳入314对孕妇-新生儿,2011年纳入263对孕妇-新生儿,2013年纳入259对孕妇-新生儿,2015年纳入199对孕妇新生儿。4个年度纳入的孕妇-新生儿中,除孕期BMI指数、距住宅距离小于35 m内是否有交通主干道、新生儿出生性别、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发头化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外,孕妇和新生儿其余的基本信息均有统计学差异。孕妇尿中OH-PAHs的水平和新生儿脐带血BPDE-DNA加合物水平在4个年度间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从整体上看,1-OHPyr的水平在4个年度间有降低的趋势。2-OHPhe、9-OHPhe、1-OHPhe、3-OHFlu、2-OHFlu的水平在4个年度间的分布有升高的趋势。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新生儿出生头围的均值分别为33.88 cm、34.05 cm、34.32 cm和33.83 cm;出生身长的均值分别是50.21 cm、50.54 cm、49.58 cm和49.73 cm;出生体重的均值分别是3393.25 g、3387.50 g、3421.35 g和3410.05 g;身体重量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68 g·cm-3、2.65 g·cm-3、2.83 g·cm-3和2.78 g·cm-3;发头化指数的均值分别是101.06 cm·g-1、101.69 cm·g-1、101.30 cm·g-1和100.97 cm·g-1;克托莱指数的均值分别为67.49 g·cm-1、67.04 g·cm-1、68.99 g·cm-1和68.45 g·cm-1。在调整了孕妇年龄、孕期BMI指数、孕妇受教育水平、胎龄、新生儿性别、胎次、分娩方式、孕期是否做饭、配偶吸烟情况、家庭年收入、孕期维生素摄入情况、孕期水果摄入情况等协变量后,3-OHFlu与出生头围、发头化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趋势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自然对数转换后的3-OHFlu每增加一个单位,新生儿出生头围、发头化指数分别减少0.09 cm、0.48 cm·g-1。1-OHPyr与身体重量指数之间存在负向联系,趋势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自然对数转换后的1-OHPyr每增加一个单位,身体重量指数减少0.02 g·cm-3。1-OHNap、1-OHPyr与身体重量指数、出生身长之间存在正向联系,趋势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自然对数转换后的1-OHNap、1-OHPyr每增加一个单位,身体重量指数、出生身长分别增加0.02 g·cm-3、0.20 cm。从整体上看,4个年度间1-OHPyr浓度有降低的趋势,新生儿出生身长的b值有增大的趋势;9-OHPhe浓度有升高的趋势,新生儿出生身长的b值有增大的趋势;1-OHPhe浓度有升高的趋势,新生儿出生头围、身体重量指数和克托莱指数的b值有增大的趋势。结论:1.4个年度间孕期PAHs的内暴露水平变化具有趋势性。2.孕期PAHs暴露对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具有不利影响;3.4个年度间孕期PAHs暴露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引起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发生趋势性改变。